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彭水动态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日期:2020-10-19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融媒体记者 赵 勇 陈兴盛 赵 琴 李亚军 刘蕊 唐 源 向玉婷 蔡 秀 任 会 杨春燕 /文 县融媒体中心供图)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一诺千金,意志如磐。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彭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绣花”功夫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2月,彭水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序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彭水将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聚焦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深度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让彭水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精准帮扶,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近年来,彭水坚持精准方略,在“精准帮扶”上下硬功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帮扶,要对准人头。彭水帮扶干部紧紧围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进村入户,做足了功课,通过问种植、养殖、劳务收入情况,摸清“贫困家底”,贫困数据实现到村到户到人,精确锁定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精准帮扶,要选准路子。彭水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和产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整治等“1+N”工作方案,建立责任、政策、组织领导等8大体系。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同时,着力攻克深度贫困,针对全面落实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定点包干制”,围绕“四个深度”发力,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集中力量攻克坚中之坚。

脱贫帮扶,要派准干部。彭水精准选派第一书记14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301名,落实结对帮扶干部7741名,制定驻村工作队考勤管理、召回等6项制度机制,明确帮扶干部“八个一”工作要求,打通扶贫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建强战斗堡垒,全面完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一支一策”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在全县296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消除“空壳村”。



产业扶贫,扶出幸福小康路

近年来,彭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生态产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推进生态产业接二连三实现提质增效。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彭水保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要求不降,奋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立足区域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县级主导产业和村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实际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大力发展增收项目。

郁山镇龙须晶丝苕粉专业合作社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发展产业,建红薯种植基地,实行订单式种植,带领贫困户增收。

彭水常年种植红薯30多万亩,发展晶丝苕粉生产加工主体28家,生产作坊200余家,年加工苕粉2.5万吨,产值达5.6亿元,带动贫困户6000余户20000余人脱贫致富。

近年来,彭水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与旅游、农业与服务、农业与文化、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脱贫新路子。



就业扶贫,为贫困户致富加“薪”

10月9日,43名彭水籍贫困学子乘坐K9510次 “铁路就业脱贫·2020迎新生专列”前往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学习,标志着这43名彭水籍贫困学子正式走上铁路就业脱贫路。

这是彭水通过就业扶贫,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缩影。

近年来,彭水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抓好就业扶贫工作落实,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强化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就业托底作用,统筹考虑乡村建设实际需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新开发一批护林、护路、保绿、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积极建设返乡创业园,搭建农村电商发展平台,发展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

同时,彭水还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有序实现就业,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线上线下“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搭建对接平台,做好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全面开展政策咨询、职业介绍、集中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



消费扶贫,架起农民致富桥

“这场活动真是‘及时雨’,感谢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近日,桐楼乡村民张泽怀在农产品展销现场激动地说。

颗粒饱满的花生、捆扎漂亮的干豇豆、手工制作的苕粉……吸引着远道而来的人们争相购买。

消费扶贫活动让老百姓增加了不小的动力,也使广大帮扶工作队的帮扶工作增添了些许活力。

彭水积极推进消费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让土特产“俏”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将消费扶贫纳入结对帮扶工作,帮扶部门及单位带头参与消费扶贫,制定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购买老百姓农特产品工作方案,推动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消费贫困群众农特产品。协调上级对口帮扶单位机关食堂、干部职工定向定点采购群众农特产品。鼓励全县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到农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当地农特产品。

深入推进“渝货进山东”消费扶贫行动,与山东聊城建立紧密的消费扶贫合作关系。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有代表性的农特产品生产主体参加西部农交会、渝交会等展会活动,开展消费扶贫“爱心购”展会活动。开展旅游带动消费扶贫活动。在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销售专柜,推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电商扶贫,成为脱贫新路径

近段时间,县商务委陆续在各个乡镇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土鸡蛋、高山土豆、糯玉米、“苗妹香香”大米、小米花生、晶丝苕粉等各类农特产品受到广大网友青睐,被一抢而空。

彭水着力做好电商扶贫,以“彭水赶场”为平台,直播带货为主力,依托生态、产业等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功能支撑,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设“彭水赶场”网货中心。“网货中心”购置了相关设施设备,采购了产品包装箱等物资,聚集了有“标准”的产品30余类120多个和包括生鲜农产品在内的300多个初级农产品,为全县网商电商创业和网络销售彭水产品打下了基础。

据县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网货中心把全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农作物种植基地、贫困户手中采购的农产品都聚集到一起,经过机器化分拣、统一标识、包装后实现“一件代发”,让农特产品越走越远,走向各地消费者手中。

利用直播平台为扶贫产品带货。在全县开展电商直播活动,帮助代卖深度贫困村及贫困户以及近百家彭水本地电商商户的农产品。另外腾讯集团对口帮扶彭水,通过在“京东扶贫馆”销售糯玉米、南瓜、红薯等农产品。

同时,彭水还严把网货产品质量关。对每一款在平台销售的农产品,县商务委都以检测等方式来保障其质量,重点推荐的网销爆款,检测力度会更大,市民朋友可放心购买。



“旅游+”融合发展,风景变“钱景”

“吃苗家菜,感受长桌宴的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程。”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来到蚩尤九黎城旅游的游客郑燕说,这里独具特色的建筑,苗乡风味十足的长桌宴,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彭水各大景区游客持续回升。据统计,国庆中秋“双节”长假期间,彭水累计接待游客147.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7.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647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6%。

近年来,彭水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让“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参与旅游实现稳定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彭水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将品牌赛事、自然资源与特色文化相互结合,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生态旅游产业做成了第一支柱产业,将“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传递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目前,阿依河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立足田园风光、生态资源、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以景区为依托,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剩余劳动力。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各大景区的辐射带动下,周边宾馆、农家乐、餐馆、特色商品店、农副产品等商业接待人次逐年增长,帮助景区周边贫困农户脱贫。



金融扶贫,“贷”出脱贫加速度

金融扶贫贷款,“贷”出致富路。

在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中,彭水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针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等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找准支持方向和切入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努力实现“以基础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目标。

彭水积极引导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在家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承贷金融扶贫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对贫困户承贷金融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产生的贷款利息实行补贴;对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优先贴息、优先补贴担保费用。

在做好金融扶贫贷款的同时,彭水还畅通服务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加大信贷投入,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金融服务水平,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整合农村电商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全县行政村的全覆盖,使广大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6亿元,惠及贫困户17457户,贫困户获贷率达63%,现有贷款余额1.1亿元,2563笔。2020年新发放贷款268笔,1286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群众新生活

近年来,彭水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头号工程”,坚持“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加大集中安置力度,采取“政府统规、群众委托代建”模式,在全县建成12个集中安置点,实现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如何搬得出?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八大责任体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高质量推进,按照“群众申报、村级评议、乡镇审定、开展验收”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的选择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开宣讲政策、公开评议对象、公示评议结果,确保搬迁户自筹不超1万元便拥有一套安置住房,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搬迁户实行“兜底搬迁”。

如何稳得住?彭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合理科学规划选址。引导搬迁群众向“城镇、景区、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农民新村”等5个区域搬迁,一条腿——合理完善配套实施,实现“六通八有”,即通路、电、水、电视、通讯、网络,有产业基地、活动场地、购物超市、卫生室、图书室、议事堂、垃圾收运点、产业项目。

如何能致富?彭水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12个安置点投入资金2600万元,坚持“一点一品”强化后续产业配套;对分散安置区投入资金3500万元用于产业设施建设,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壳”重生

近年来,彭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让曾经无资源、无资金、无产业的296个 “空壳村”实现华丽蜕变,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破壳”重生。

为促进“空壳村”的华丽蜕变,彭水出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今年底,全县296个村社区除去不具备条件的之外,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好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项目布局上适当向深度贫困乡镇倾斜。

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集体,将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集体,合理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并将股权比例量化到成员。

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彭水不断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带贫机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优质产业项目,优先吸纳贫困户以耕地、林地、农房及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入股,并实行“保底+效益分红”,优先对贫困户开展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等生产社会化服务,并优先安排和推动贫困人口就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去年,普子镇桐泉村2组贫困户徐义丰养了20余头肉牛,卖了18万元,让他家顺利地脱了贫,日子一天天变好。

今年27岁的徐义丰,一次感冒发烧改变了他的命运。“高烧不退,造成内风湿关节炎。”徐义丰说,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只能卧病在床,家里也因病致贫。

2015年,普子镇政府在入户核查中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后,镇村帮扶干部经常入户与徐义丰谈心,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其重拾生活信心,树立致富意识。列举产业发展清单,结合徐义丰自身意愿,最终确定发展养殖业,并为其争取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是党和政府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与致富的信心,敲开了致富之门,走上了致富之路。”徐义丰说。

在彭水,有很多像徐义丰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增强自信,树立志气,通过自己勤劳双手顺利脱贫,创造出美好生活。

彭水始终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特别是广大帮扶干部,积极融入贫困群众之中,一对一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通过心贴心的服务,引导他们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彭水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提高贫困群众勇气,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