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邱腊梅)在彭水自治县的社区矫正一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摆渡人”:他们用法律丈量行为的边界,更用真情唤醒迷失的灵魂。从开导陪伴问题少女的司法所长,到火线化解抢车危机的社工先锋;从三人撑起全县四分之一监管重担的模范团队,到主动救助车祸伤者的患癌社区矫正对象……一个个动人故事,正书写着彭水自治县社区矫正从“管得住”向“矫得好”的深刻蜕变。
一、法治温度融化心灵坚冰
终日酗酒、精神萎靡不振、与家人关系恶化、拒绝配合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刘某,在龙溪司法所所长倪小兵长达半年的情感介入下,在为他儿子协调解决工伤赔偿问题的时候幡然醒悟,亲手倒光存酒、砸碎酒壶,承诺一定好好接受矫正,认真生活。
父母离异、留守、未成年、问题少女这样的字眼全都符合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她入矫以来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经常违反管理规定。倪所长没有放弃她,经常去家里走访,与其聊天、谈心,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张某矫正期间手术住院无人问津,是倪所长帮忙联系她的朋友到院照顾,也亲自带着营养品探望,像父亲般陪伴在病床前,努力给这个女孩带来一丝丝温暖和希望。在倪所长每一次的温暖举动下,张某变得开朗、自觉了,她说:“原来我这种人也有人管”。这正是该所“矫行矫心”模式的缩影。
二、危机干预守护一方平安
“绝不能让抢车事件发生!”。原来是社区矫正对象刘某把车借给朋友开,却被朋友悄悄拿去做了抵押,刘某得知后火冒三丈,准备上重庆把车抢回来。绍庆司法所工作人员王锐接到预警时,社区矫正对象刘某已聚集社会上十余人欲赴重庆“解决”车辆纠纷。王锐接到预警后迅速响应,紧急联动当地公安协助调解,同时开车火速追到重庆阻拦抢车事件发生。最终通过合法途径当日追回车辆,避免了恶性事件发生。 三、小团队守护大平安
仅3人的汉葭司法所,肩负全县1/4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重任,却交出震撼答卷,曾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档案规范成为全县模板;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实现“管得宽、控得准、矫得好”。
四、赋能新生的彭水方案
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对象“急难愁盼”。对叛逆未成年无人关心,刘某车辆纠纷,邓某感情受挫欲轻生,石某迷茫意辍学等关键诉求100%响应处置,切实做到帮在“坎”上、扶在“需”时。
普法教育“反哺育人”。创新赶集日普法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从“听课人”变身“宣传员”。在向乡亲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过程中,他们完成最深刻的自我教育:“原来法律不是枷锁,而是护身符”。
督帮导“三位一体”。 县社区矫正机构每季度下沉司法所, 是查档案的“质检员”,也是教方法的“辅导员”,还是解决实际困难的“协调员”,让《彭水自治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督查制度》《彭水自治县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办法》从纸上落到实处。
五、心向阳光,真情回馈
最动人的回响,来自灵魂的觉醒。暂予监外执行的癌症患者肖某,路遇老人载孙车祸受伤时,毫不犹豫强撑病体送医。当孩子父母含泪送上感谢信,他只轻言道:“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份善举,正是矫正工作最珍贵的回应。
从龙溪司法所的“情感矫治”到汉葭司法所的“精细治理”,从王锐的“危机拦截”到肖某的“真情回应”,彭水自治县社区矫正坚持“矫行正心、赋能新生”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