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彭水县提起红薯粉的话,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郁山镇的“晶丝苕粉”,殊不知,近几年来新田镇的手工苕粉在市场上也是备受关注。
新田镇的马峰社区、干河村、石龙村一带,有很好的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种植红薯。新鲜的红薯不易储存,村民们就运用纯手工漏粉的方式制成红薯粉,这样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今年的红薯产量非常好,我们新田的手工苕粉大家都喜欢,我们这些在家的女同志就可以通过制作红薯粉来增加收入!”马峰社区的李书记带领笔者来到手工苕粉的制作现场。
红薯粉好吃,但是制作过程并不简单。从红薯最后变成粉条,一共需要几十道工序,包括清洗、去皮、漏浆、蒸制、晾晒、捆扎等。63岁的刘洪秀孃孃从年轻时候就开始制作红薯了,如今她是整个制粉团队的“技术指导”,“滤浆也是一个技术活,要滤得均匀,把浆里的淀粉全部分离出来,不要把渣滤到在浆里面去了。”刘嬢嬢一边过滤着一边给笔者讲解着红薯粉的整个制作过程。“在做红薯粉前,之前沉淀的淀粉需要稀释,再重新过滤一遍,确保做出来的红薯粉没有杂质,口感更顺口。最后再把红薯淀粉舀入锅中前,需要在锅中涂上一层食用油,防止红苕粉粘锅。蒸制好后就将红薯粉块切丝,挂在外面晾晒捆扎,红薯粉才算真正的做好!”
刘嬢嬢看着竹竿上晾晒好的手工苕粉感慨道:“小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婆婆、妈妈带着我做苕粉,手把手的教,现在我也是手把手的教我的孩子们,留下来的不只是一门做苕粉的手艺,更是一份亲情和传承!”
据悉,新田镇马峰社区2023年留守妇女有180余人,今年的手工苕粉产量达到了8万多斤,目前市场价格12元/斤,除去成本可以增收5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