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中华夫妻俩查看中药材长势。
“这个中药材是前几天刚栽下去的,今年我们种植了白芨、黄精、重楼这三个品种的中药材。”4月16日,在龙塘乡桃子村1组,村民廖中华和妻子罗素英正在地里查看中药材的长势。
近年来,廖中华一家通过“务工+养殖”,不仅脱贫了,还增收致富了。今年,夫妻俩一致决定在养殖山羊的基础上,新试种中药材,发展多种产业增收。
务工+养殖
脱贫增收
早年,廖中华一直在外务工,2011年,在江苏务工的时候,一次意外导致廖中华的右手留下了残疾,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回到家乡休养。
回到家乡后,一家人需要生活,廖中华和妻子罗素英商量,在家乡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养殖山羊,山羊成本小,养殖技术也比较简单。
2011年,廖中华从黄家镇购买20余只山羊开始了养殖之路,因为没有养殖经验,廖中华从网上学习养殖技术和经验,慢慢的养殖山羊变得得心应手了。
2013年,廖中华一家因残致贫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候山羊养殖不成规模,收入少,一家人的开支也大,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经济情况一度陷入困难。”廖中华说。
被评为贫困户后,廖中华更加坚定了要发展好产业的信心,于是扩大山羊养殖规模。
2014年,廖中华一家通过夫妻俩的勤劳苦干,成功脱贫了。
随后,在龙塘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桃子村村干部们的帮助下,廖中华申请了无息金融扶贫贷款,进一步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2016年,廖中华扩大山羊养殖规模到200只,当年卖出去100只,收入了9万元。
从2011年到2018年,经过7年的时间,廖中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最多的一年达到400头,养殖山羊让他家不仅脱贫了,还增收致富了。
不幸的是,2018年,廖中华养的80只山羊感染了布病,导致山羊全部亏损,山羊亏损后,经过朋友的介绍,夫妻俩外出务工,放弃了在家里发展产业的念头。
去年,通过朋友的介绍,廖中华夫妻俩去青海务工,从事打铁的工作,一年下来,夫妻俩收入了5万元,回到家便还清了金融扶贫贷款。
再次回到家乡
发展多种产业
去年7月,罗素英在青海打铁的时候,发现脚痛,回来后去西南医院检查,检查出半月板出现了损伤,手术住院花掉了一万八千元,出院经过医保报销自己一共支付了9000元。
“现在国家政策好,通过出院报销和二次报销,一共报了9000元,自己只拿了一半。”罗素英介绍,经过治疗后,现在关节有时候还是会痛,不能干重活。
原本,廖中华夫妻俩今年本准备外出务工,但因疫情影响,加上罗素英生病,夫妻俩决定就在家里继续养殖山羊,目前廖中华养殖了16只山羊。
此外,廖中华也有自己的想法,打算再发展其他产业,通过一家人商量,一致决定在养殖山羊的基础上再种植白芨、黄精、重楼等中药材。
“中药材种子从璧山引进,技术也由璧山一公司提供,今年是种植中药材的第一年,选择这3种中药材栽种主要是考虑到成本低、也好养活。”廖中华介绍。
现在廖中华的大儿子在重庆务工,小女儿在重庆读大学,一家人的经济压力也小了很多,廖中华有更多的心思在家里发展产业了。
记者了解到,4月16日,在龙塘乡政府及村干部的帮助下,廖中华申请了金融扶贫贷款续贷。“我要用好这笔资金,扩大养殖规模,还想着要再去买十几头牛喂养。”廖中华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