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山歌
梅子山歌是一种以彭水梅子垭镇为中心并遍及周边山区的,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或群体娱乐中为了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歌腔舒展,旋律悠长的山地民歌,入选重庆市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梅子山歌源于生产和生活,咏唱内容十分丰富,情感深浓笃厚,声腔高亢激越,旋律跳荡起伏,十分别致,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民歌特质。梅子山歌始于何时,具体年代虽无可考,但据其产生机理,最晚应为“赶恋拓业”的明末清初。梅子山歌源自劳动与生活,又作用于劳动与生活。其突出特点是以山野为歌唱场地。为使所唱声腔传送空间更远,故将曲调提升高度,扩展音域,并加花增长时值。在加花部分填充号子衬词,便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山歌号子,亦歌亦号。梅子山歌以号子为主,内容十分丰富,有黄板溜号、连八句号、花号、老鸦号、过山号、梭子号、嗬嗬号、九转号、么姨娘号、碾田号、吃茶号、回笼号、排号、下田大号、清风冷号、冷号、下山号、茶号、黄羊号子、红羊号子、围腰号子、歌郎号子、烧香号子等。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有的高亢豪放,有的婉约抒情,在喊唱中宣泄情绪和传达情感,富于鼓动性和感染力。梅子山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属于较原始的民间音乐,在地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取样与存史的标本价值。它的山歌部分兼具山歌和号子的特点,属于彭水较有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重庆市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