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0024300915003XY/2022-0004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彭水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2-08-09
  • 发布日期
  • 2022-08-16
  • 标题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水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1年—2025年)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彭水府办发〔2022〕118号
  • 有 效 性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彭水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彭水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89日    



重庆市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12025年)



目 录

1总则

规划背景及防治工作形

2.1地质灾害发育现

2.2“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2.3“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防灾形势

2.4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2.5 彭水县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

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规划目标

4易发程度及防治分区

4.1易发程度及防治分区的原则

4.2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4.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5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5.1地质灾害调查

5.2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5.3搬迁避让

5.4工程治理

5.5能力建设

5.6预警会商平台

5.7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6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依据

6.2经费估算

6.3资金筹措和安排

7保障措施

7.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体系

7.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7.3制定相关政策,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7.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7.5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灾知识

8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8.2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8.3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8.4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合力


附图

附图1 彭水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及易发程度分区图

附图2 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2021-2025年)

附图3 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2021-2025年)

1总则

为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县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最大限度减少因地质灾害引起的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南,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据:《重庆市彭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专项预案》,主要资料性依据规划数据主要来源为《重庆市彭水县2020年地质灾害排查报告》、《重庆彭水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野外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本规划为动态规划,地质灾害随着地质环境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可能发生变化、消失或新增,在应对新的变化情况时依据本规划作相应调整。

规划对象:《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五种地质灾害类型: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

规划范围:重庆市彭水县,面积约3903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规划背景及防治工作形势

2.1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边陲,川鄂湘黔山地,构造单元属七曜山断裂以西的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川东南(渝东南)陷褶束七矅山凹褶束之东和彭水凹褶束以西的结合部,地表水系发达、地形切割强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形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

截止20201231日,全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共579个,其中已治理、正在治理、专业监测及群测群防的地灾点52。结合2021年上半年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等资料显示,全县目前具有隐患的各类地质灾害点共有607其中滑坡430处,占70.84%;危岩崩塌84处,占13.84%;不稳定斜坡67处,占11.04;地面塌陷22处,占3.62%;泥石流4处,占0.66%。全县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危岩崩塌。地灾点分布在38乡镇,各乡镇地灾点分布见附表1彭水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统计一览表。

我县地质灾害总体特点是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较大、与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

2.2“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取得积极进展,成功预报和处置各类地质灾害多起,极大的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904.6万元,对101个地质灾害点险区群众进行了金土工程搬迁,对52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工程治理、群测群防及专业监测。保护受灾群众9711人。“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统计见表2.2

2.2 “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统计表

已处置点

投入资金(万元)

金土工程搬迁(人)

保护受灾群众(人)

工程治理

群测群防

专业监测

国家资金

市级资金

区县资金

累计投入

44

4

4

2029

4535.74

4339.9

10904.6

2242

9711


2.3“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防灾形势

尽管“十三五”期间地灾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十四五(2021—2025年)期间面临的防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2.3.1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全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607处,一些威胁到交通干线、水利工程、城镇和学校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仍未得到及时治理。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社会影响大,防范难度大,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

2.3.2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质灾害仍将呈高发态势。降雨是诱发全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县气候变化趋于活跃,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强降雨过程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加剧,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全县地质灾害仍将呈高发态势。

2.3.3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过程中,矿山开采、地下开挖、削坡切脚等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建设活动将更趋强烈,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

2.3.4库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乌江、郁江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属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库区移民迁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的高切深挖,改变了地质环境,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2.3.5对复杂山体地质灾害发生及趋势判断有待加强。近年来在全县复杂山体分布区发生难以准确判断的突发崩塌、垮塌。提高地质灾害判别水平和预防能力非常必要。

2.3.6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不强,防灾技术手段单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措施,监测频率和监测精度均难以满足科学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要求。

2.4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2.4.1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是人类生存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道路工程、跨流域开发工程、城镇或工业土木工程。

2.4.2城市化与地质环境。城市化工程中引发的相关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如区域稳定性问题、地基稳定性问题、深基坑开挖引发的边坡稳定性问题、水质污染与水资源保护问题、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城市地质灾害、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问题等。

2.4.3人工堆积区与地质环境。由于城市居民生活以及工矿业活动诱发一些城镇周边的堆积区,这些隐患点不仅污染空气和土壤,也极易引发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

2.5 彭水县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

2.5.1 彭水县主要的水利水电工程及水源点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的作用方式为附加荷载、岩体爆破及边坡的开挖及水库蓄水,彭水县主要的水利工程为乌江、郁江流域的一系列发电站。

2.5.2 彭水县主要由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彭水县地质矿产较为丰富,主要为非煤矿(主要生产采石场、饰面石材、萤石重晶石及铁矿等)及煤矿(已关闭)。

区内由于矿产的开采,引发地质灾害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地下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地下矿层的开采造成地表泉水干涸,水田漏水,房屋拉裂变形,给区内居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由矿山地质灾害引发的居民与业主的矛盾较突出,因此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

2.5.3 彭水县主要的道路交通

彭水县已建成的主要道路交通有渝怀铁路、渝湘高速、319国道以及连接各乡镇的乡道、村道。

道路修建工程中由于山体边坡的开挖容易造成边坡的垮塌、诱发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在修建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2.5.4 彭水县主要的旅游景点

彭水县主要的景点有阿依河、摩围山、九黎城、鞍子苗寨等旅游胜地,景点往往依山而建,人流量较大,做好景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是这一轮规划中的重点。

3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要求,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多种措施相结合,强化全社会参与,全面提升全县地质灾害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响应重庆市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相关精神,如四重网格化建设等,制定相关目标。

3.2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强执行。地质灾害防治事关民生,责任重大,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首位,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脱险、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社会防治,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强防灾避灾意识,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强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的力度,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按照"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有效避险"的要求,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坚持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提高应急避险和快速救援处置能力,应急避险、搬迁避让和治理相结合,使地质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规资、应急、交通、水利、建设、气象、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下,按照职责范围分级分部门做好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与监督作用。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全县地质灾害范围广、防治任务重,防治工作必须统筹兼顾,进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划分轻重缓急,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抓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重点工程区及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避险、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全面规划,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功能区建设、环境保护、巩固脱贫、乡村振兴等密切结合,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开展综合治理,帮助山区群众脱险、脱贫,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动态管理、经济高效。在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等过程中,适时检查评估防治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实施动态管理,争取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

科技创新、注重成效。深化认识,深入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防治地质灾害,在实践中建立适合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标准,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科学化。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与实效。

3.3规划目标

依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避开危害,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把地质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近期治标,长期治本的目标,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促进彭水县国民经济发展。

3.3.1总体目标

2025年底,全面完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基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力争至2025年底,将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减轻30%

3.3.2具体目标

1、制定并逐步完善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地方性政策;成立应急指挥中心,配备测绘、勘查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响应重庆市政府的号召,与技术支撑单位共同做好驻守工作。

2、完善群测群防系统,加强监测,提升监测预警的科技手段,对灾害点达到有效监测。对区内已查明的579个地质灾害点继续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加强区内重大地质灾害点的专业监测工作,增加监测人员,加大监测频率,落实专门的监测单位对区内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定期专业监测;对重要项目进行重点监测;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普及,逐步健全群专结合的预警预报系统。

3对区内查明需要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点,对威胁城区、集镇群众聚集区,威胁城区建设,危害水利交通等重要设施的规划在近期进行综合治理;对于难度较大,情况复杂的可以先采取应急排危措施。

4加强搬迁避让力度,根据地灾点稳定程度,逐年进行搬迁避让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有步骤的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乌江流域、郁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6、通过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成功的预测、及时的搬迁避让、合理的治理、有序的生态建设,确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减少,以达到保护、改善、美化地质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4易发程度及防治分区

4.1易发程度及防治分区的原则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点,本次规划分区主要考虑如下原则:一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二是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三是与彭水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

4.2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防治分区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来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原则:定性分析为主,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依据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环境条件,参考人类工程活动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三类。

结合彭水县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背景条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将彭水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Ⅲ)和低易发区(Ⅱ)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Ⅳ)此区总面积为399.8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0.24%。按地理位置可分四个片区:北部连湖镇~联合乡一线;东部走马乡~龙溪乡;汉葭街道~岩东乡西部;高谷镇~鹿鸣乡西部。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Ⅲ)此区总面积为1464.5 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7.22%。按地理位置可分六个片区:北部的棣棠乡~太原乡、联合乡~保家镇一带;大垭乡~润溪乡的西部;黄家镇和汉葭镇的南部;郎溪乡~鹿角镇~桐楼乡一线;善感乡~梅子垭乡一线。靛水街道辖区内岩溶发育地区。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Ⅱ)此区总面积2038.7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52.24%。按地理位置可分三个片区:北部的普子镇及其周边部分乡镇;西部的龙射镇、平安镇、鹿鸣乡、高谷镇、靛水街道和龙塘乡及其它们的周边;东南部的诸佛乡~双龙乡一线。

4.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点,本次规划分区主要考虑如下原则:一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二是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三是与彭水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即所在区段的重要性,并着重考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高的重要居民点、重要设施,并考虑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状况及发展趋势。经综合分析将全县分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和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见附表2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表。

4.3.1重点防治区(C)

全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城镇为彭水城区,重要工程设施为319公路、渝湘高速、渝怀铁路以及库区水利设施、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和重点水利电力工程,搞好这一带的地质灾害防治,对彭水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人口密集居住区(城市、集镇、村庄)、重要基础设施(交通干线、通讯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重要经济区(支柱产业开发区、大中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自然景点、文化遗存、地质遗迹)、重要农业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特色农业区)等所涉区域的调查,对存在危险的区域划定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C)为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塌陷,面积624.85km2共有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205个,占区内地质灾害总数(579个)的35.41%,面密度0.33/km2,威胁区内城镇、公路、水库以及13731362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危害大小,对彭水县经济建设的影响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将区内重点防治区分为9个亚区:

C-1区:汉葭街道、绍庆街道的乌江、靛水街道办辖区北侧、郁江两岸,面积约90.99km2,主要威胁对象为彭水县城、乌江、郁江;

C-2区:郁江、普子河沿线(主要流经汉葭街道、保家镇、芦塘乡、龙射镇、普子镇、三义乡、郁山镇),主要威胁对象为郁江、普子河、沿线铁路、319国道,面积约179.21km2

C-3区:连湖镇、石柳乡、联合乡辖区内的后江河沿线,面积约67km2

C-4区:彭水境内乌江南段,流经绍庆街道、万足乡、石盘乡、新田镇、鹿角镇、双龙乡,多为乌江高陡峡谷段,主要威胁对象为乌江和319国道,面积约48.7km2

C-5区:龙溪乡~走马乡场镇周围,面积约45.8km2

C-6区:靛水街道办~高谷镇乱田湾一带铁路、乌江沿线,面积约76.65km2

C-7区:小厂乡~桐楼乡一带采矿沉陷区,面积约41.86km2

C-8区:太原场镇周围,面积约7.12km2

C-9区:阿依河风景区沿线,面积33.33 km2

4.3.2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区)

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多集中在乡镇且地灾点比较集中的区域,地灾点多为影响居民住户10户以上,该区面积为668.37km2,共11个亚区:

B-1区:龙溪~走马乡一线,面积约99km2

B-2区:桑柘坪向斜南东翼新田镇土地堂~桐楼乡一线,面积约127.3km2

B-3区:善感乡,面积约47.5km2

B-4区:双龙乡,面积约29.36km2

B-5区:润溪乡五里垭一带,面积约11.2km2

B-6区:鹿鸣乡枣树屋基~柿子树槽一带,面积约22.63km2

B-7区:靛水街道办辖区南侧岩溶发育地区,面积约27.93km2

B-8区:岩东乡片区,面积约44.04km2

B-9区:青冈向斜北西翼太原-棣棠-龙射一带,面积约114.08km2

B-10区:汉葭街道马桑坪~杨柳湾一带,面积约87.06km2

B-11区:龙塘乡~黄家镇一带,面积约41.70km2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192个,占灾害点总数的39.72%,面密度0.29/km2威胁乡镇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4.3.3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A区)

该区主要为广大农村地区,主要影响对象为分散的居民点,其危害程度多为一般,局部较大,多为小型的地质灾害点,影响居民较少,或其内居民虽多,但地灾点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该区面积为2609.78km2,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182个,占灾害点总数的31.43%,面密度0.07/km2,威胁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5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5.1地质灾害调查

十四五期间,每2-3年对全县范围内进行一次地质灾害排查,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资料基础和依据。

提高重点地区地质灾害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加大全县城镇、学校、医院、人口聚居区、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和重点水利电力工程、重要军民设施周边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力度,为集镇规划、土地整治及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对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要地区进行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斜坡体要进行重点勘查,评价其危险性,提出处置方案,使其风险可控,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灾,避免造成群死群伤。

整合集成地质灾害排查、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等成果,分别建立全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开展综合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编制全县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编制地质灾害综合研究报告,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城镇规划、建设宜居城市服务。

本次防治规划部署为2022年、2024年对全县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5.2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紧密结合"2021—2025"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管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调查工作,提高监测预警精度与准度,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形成全面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和重点灾害专业指导监测预警相结合、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手段监测预警体系。

对排查出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实施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在地质灾害分级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四重网格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预警机制,保障安全。构建完整有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行政管理体系与工作责任制度。根据灾害特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选择监测手段与方法,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巡查和监测工作,发现险情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群专结合、多种手段监测。

2021—2025年期间要推行基于移动通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手持终端作为预警信息发布、监测数据收集和监测人员管理的工作系统。每年定期组织监测人员业务培训。

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是通过对群测群防信息、专业监测信息、气象信息、遥感信息、水文监测信息等的汇总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手持终端管理系统对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管理,实现监测信息和相关基础数据的实时传输、开展监测数据分析、根据规定的权限发布预警信息。

积极响应、配合市政府政策,开展落实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工程,做好灾害点居民的应急演练工作。

5.3搬迁避让

对于生活在地质灾害威胁区内的居民,目前难以治理或所需搬迁避让综合费用少于工程治理费用的,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主动避让地质灾害。继续实施与土地整理、乡村振兴、危旧房改造、高山移民、退耕还林、扶贫和救灾等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

规划的搬迁避让项目由项目所在乡镇(街道)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应结合规划期内规划项目的变化情况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需转为监测、工程治理或新增、调整搬迁避让项目的,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行政主管部门据实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后实施。

目前,县部分地质灾害体内房屋变形严重,随时有垮塌的危险,根据各地灾点的轻、重、缓、急2021-2025年陆续搬迁84个现有地灾点约1670人(见附表3,(2021-2025年)搬迁地灾点一览表)。另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预估2021年搬迁300人,往后每年搬迁人数约500人,合计约2300人。

5.4工程治理

按照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对严重威胁全县城镇、学校、医院、人口聚居区、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和重点水利电力工程,可能造成人员群死群伤或重大财产损失且治理费用又远小于预期损失值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

规划的工程治理项目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治理项目应结合规划项目的变化情况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需转为监测、搬迁避让或新增、调整工程治理项目的,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据实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审批后实施。

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经比选,彭水县近期需综合治理地质灾害点共76个。2021-2025年主要进行的治理工程为老鹰岩不稳定斜坡、大滩滑坡、岩嘴危岩、涨水沟危岩、瓦房沟滑坡、桂花磅滑坡、石丧坪危岩、汉山坨滑坡、周家寨子不稳定斜坡、天池滑坡、红沙岭不稳定斜坡、白岩水滑坡等地灾点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地灾点的监测工作,确保治理好的工程确确实实保护到威胁对象的安全。见附表4治理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5.5能力建设

以优化人员结构为重点,保障专用设备配置,进一步加强全县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通过强化宣传培训、防灾演练等工作,提高全县地质环境监测机构防灾水平和应急能力,为各级政府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技术保障。

5.5.1技术人员配备

全县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结构,配备相当数量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县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必须配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3人。

5.5.2专业设备配置

县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应加强专业设备配置,配备必需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用越野车、全站仪、手持GPS、电子罗盘、手持激光测距仪、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对讲机及无人机、野外防护用品等专业设备,及县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

5.5.3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组织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每年参加1次专业培训。

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群防人员监测培训,每年组织1次监测培训。

每年组织1-2次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印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手册,防灾避险宣传光盘,制作防灾专题宣传牌,制作地质灾害防灾专题片。

5.5.4强化防灾演练

每年组织1次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演练。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防灾演练由乡镇(街道)结合本地区防灾工作实际自行组织,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不得少于1次应急演练。

5.6预警会商平台

根据全县现有资源,以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预警和应急救援处置为核心,2021—2025年间逐步建成各级适应于公共管理需要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应急技术机构建设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彭水县应急指挥中心。

5.6.1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建立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应急中心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全县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人员、装备配置和经费保障,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必要配备地质灾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5.6.2应急管理平台建设

应急管理平台是针对突发地质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的平台,具备语音通讯、视频会议、图像显示、预警预报、动态决策、综合协调与应急联动等功能的综合性软硬件集成的平台。主要由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速报与发布系统、移动应急管理平台、应急指挥场所、安全保障体系等组成。

5.6.3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由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建,承担全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及综合管理工作。20212025间,重点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专用应急装备配置,开展应急演练,同时作好应急预案的管理。

5.7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对全县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保地质灾害灾(险)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应急抢险救援针对本次规划范围内所发生险情和灾情的地质灾害,同时加强对新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的应急处置。应急抢险救援包括应急调查、应急勘查、应急监测、应急搬迁和应急治理等工作内容。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处置"的原则,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由市级负责,大、中型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由县级负责,小型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由乡镇(街道)负责,各级逐级指导下级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措施费用,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每年预备1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余额纳入下一年度。


6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依据

本次投资估算主要为十四五期间彭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估算。主要根据近期、远期规划布置工作量进行估算。经费估算主要包括: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经费、搬迁避让经费、专业监测经费、工程治理经费、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经费、警示区工程经费、应急措施等部分。

本次费用估算是按2021年物价水平进行的,为静态价格,随时间延续,物价水平波动,具体费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以工程实施当年计算为准。费用估算依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有关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执行,主要依据有:

1、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

2、《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科技部文件,财教〔2006219号);

3、《工程勘察与设计收费标准》(2002);

4、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资金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

5、重庆市已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情况。

6.2经费估算

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费估算主要包括:专门机构设置、监测仪器购置及维修、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及地质灾害宣传、信息系统建设、群测群防、搬迁避让经费、工程治理经费、应急措施等部分。

经估算,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彭水县逐年经费估算分别为6660万元、4530万元、4390万元、4510万元、439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逐年经费估算分别为1130万元、1180万元、1110万元、1160万元、1110万元,详见表6.2-16.2-5

6.2-1 2021年防治方案规划部署工程及费用统计表

规划部署工程项目

项目明细

估算

费用

资金来源

中央资金

市级资金

县级资金

专门机构设置

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20万元



20万元

监测仪器购置

主要用于各个地灾隐患点监测仪器的购置(主要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预计近期全部购置齐备并投入使用

2800万元

2800万元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及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每年20万元

20万元

20万元



信息系统建设

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预计每年10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群测群防

用于群测群防人员经费,按大型特大型2000/.年,中小型1800/.

110万元

110万元



搬迁项目

20个地灾点,人数约300人,每人2万元。

600万元


600万元


工程治理

24个地灾点,估算费用为2000万元

3000万元


2000万元

1000万元

应急措施

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每年预备1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余额纳入下一年度。

100万元



100万元

费用小计


6660万元

2930万元

2600万元

1130万元


6.2-2 2022年防治方案规划部署工程及费用统计表

规划部署工程项目

项目明细

估算

费用

资金来源

中央资金

市级资金

县级资金

专门机构设置

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20万元



20万元

监测仪器购置及维

新增地灾隐患点监测仪器的购置及维主要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

150万元

150万元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及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每年20万元。

20万元

20万元



信息系统建设

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预计每年10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群测群防

用于群测群防人员经费,按大型特大型2000/.年,中小型1800/.

110万元

110万元



搬迁项目

35个地灾点,人数约500人,每人2万元。

1000万元


1000万元


工程治理

19个地灾点,估算费用为3000万元

3000万元


2000万元

1000万元

应急措施

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每年预备1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余额纳入下一年度。

100万元



100万元

地质灾害调查

2-3年对全县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地质灾害调查,每次调查费用约50万元。

50万元



50万元

地质灾害排查

大排查计费标准1200/点次预计排查一次费用需70万元。

70万元


70万元


费用小计


4530万元

280万元

3070万元

1180万元



6.2-3 2023年防治方案规划部署工程及费用统计表

规划部署工程项目

项目明细

估算费用

资金来源

中央资金

市级资金

县级资金

监测仪器购置及维

新增地灾隐患点监测仪器的购置及维主要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

150万元

150万元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及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每年20万元。

20万元

20万元



信息系统建设

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预计每年10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群测群防

用于群测群防人员经费,按大型特大型2000/.年,中小型1800/.

110万元

110万元



搬迁项目

20个地灾点,人数约500人,每人2万元。

1000万元


1000万元


工程治理

20个地灾点,估算费用为3000万元。

3000万元


2000万元

1000万元

应急措施

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每年预备1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余额纳入下一年度

100万元



100万元

费用小计


4390万元

280万元

3000万元

1110万元


6.2-4 2024年防治方案规划部署工程及费用统计表

规划部署工程项目

项目明细

估算费用

资金来源

中央资金

市级资金

县级资金

监测仪器购置及维

新增地灾隐患点监测仪器的购置及维主要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

150万元

150万元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及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每年20万元。

20万元

20万元



信息系统建设

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预计每年10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群测群防

用于群测群防人员经费,按大型特大型2000/.年,中小型1800/.

110万元

110万元



搬迁项目

12个地灾点,人数约500人,每人2万元元。

1000万元


1000万元


工程治理

19个地灾点,估算费用为3000万元。

3000万元


2000万元

1000万元

应急措施

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每年预备1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余额纳入下一年度。

100万元



100万元

地质灾害调查

2-3年对全县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地质灾害调查,每次调查费用约50万元。

50万元



50万元

地质灾害排查

大排查计费标准1200/点次预计排查一次费用需70万元。

70万元


70万元


费用小计


4510万元

280万元

3070万元

1160万元


6.2-5 2025年防治方案规划部署工程及费用统计表

规划部署工程项目

项目明细

估算费用

资金来源

中央资金

市级资金

县级资金

监测仪器购置及维

新增地灾隐患点监测仪器的购置及维主要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项目

150万元

150万元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及地质灾害知识宣传

每年20万元。

20万元

20万元



信息系统建设

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及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预计每年10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群测群防

用于群测群防人员经费,按大型特大型2000/.年,中小型1800/.

110万元

110万元



搬迁项目

18个地灾点,人数约500人,每人2万元。

1000万元


1000万元


工程治理

20个地灾点,估算费用为3000万元。

3000万元


2000万元

1000万元

应急措施

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每年预备100万元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余额纳入下一年度。

100万元



100万元

费用小计


4390万元

280万元

3000万元

1110万元



6.3资金筹措和安排

6.3.1资金筹措

地质灾害防治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主要通过各级财政专项投入,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赞助,中、市财政专项资金(主要为工程治理及地灾排查项目)等投入,多渠道筹措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6.3.2资金安排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需求巨大,对规划项目应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优先安排工程治理、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搬迁及应急体系建设资金,适当安排重点地质灾害调查项目资金,逐步开展远期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搬迁。

7保障措施

7.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体系

以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工作手册、应急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安排组织人员进行定期修订完善,加强应急演练,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7.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

地质灾害防治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各级政府应根据本行政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划保证措施。要严格贯彻执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确保规划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政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规划任务的落实。乡镇(街道)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同时按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7.3制定相关政策,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保障地质灾害监测、搬迁、治理、应急处置和地质灾害防治设施后期维护等工作得以有效实施。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探索地质灾害保险制度。对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治理工程项目,各级政府可以尝试建立多种灵活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融资渠道,或出台优惠和鼓励性政策,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7.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地质灾害综合勘查、评价及监测预报水平,提升灾害信息采集与快速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技术力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技攻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方法技术研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难题。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据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群测群防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科技含量。

培养一批理论技术水平高、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学术带头人,加强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

7.5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灾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宣传教育,普及基层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提高政府、部门、单位和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要重点做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的防灾知识宣传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各地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本规划为动态规划,地质灾害随着地质环境改变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将发生变化,且可能产生一些新的地质灾害点,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应对新产生的地质灾害依据本规划作相应的调查,纳入规划。

8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8.1加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开展典型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示范,对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要地区进行环境地质调查,十四五期间,每23年对全县范围重点区域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资料基础和依据。地质灾害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斜坡体要进行重点勘查,评价其危险性,提出处置方案,使其风险可控,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灾,避免造成群死群伤。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体系,查明区域孕灾条件、主控因素,总结成灾模式、发育规律,开展风险区划,提出风险源头管控建议,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模式,服务防灾减灾。

8.2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精度与准度,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形成全面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和重点灾害专业指导监测预警相结合、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手段监测预警体系,推进普适型滑坡仪的研究研制、试用,支撑国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8.3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搭建互联互通的全国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实现地质灾害信息共享与动态联动更新,高效支撑服务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普及,编制地质灾害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科普论文等,开展地质灾害培训、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地质灾害避灾防灾能力与意识。以科普宣传、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

8.4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合力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不断强化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事故风险。统筹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强化灾害信息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尤其要加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人员密集区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接收能力建设,目前全县采用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设备预警系统,确保信息到户到人,修订完善基层各类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开展线上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促进公众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能够及时转移避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