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最新公开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日期:2022-06-16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彭水府办发〔202280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613

(此件公开发布)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发展

“十四五”规



2022 6




第一篇努力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商贸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基础明显增强

第二节三城载体提质推进,城市商业加速集聚

第三节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电商实现跨越发展

第四节商旅融合创新发展,外向经济突破向好

第五节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第二章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内循环”创造机遇,“高质量”推动升级

第二节“互联网+”驱动融合,“新消费”引领方向

第三节“一区两群”聚集联动,“渝鄂黔”拓展空间

第四节“世界苗乡”彰显内涵,“养心彭水”点亮气质

第五节“三城一体”提档载体,“高铁经济”汇聚流量

第六节发展面临挑战

第三章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一节发展思路

第二节发展目标

第三节发展路径

第四节发展布局

第二篇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

第四章推动全域商旅文融合建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推进商旅文空间全域融合

第二节推动商旅文业态全面融合

第三节推动商旅文节会全时覆盖

第五章推动商业设施提档升级,建成区域性贸易汇聚地

第一节推动“三城”核心商圈升级

第二节转型发展商品专业市场

第三节打造特色商业名街

第四节发展品牌住宿餐饮

第五节做强特色节庆展会

第六节规范发展特种商业

第六章培育多元融合消费业态,建设苗乡特色消费目的地

第一节做强苗乡特色消费业态

第二节创新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第三节培育品牌化消费主体

第四节优化消费需求侧管理

第三篇建设渝鄂黔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第七章全力发展商贸物流,打造区域性流通集散地

第一节建设“一园三中心”物流枢纽

第二节健全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第三节大力发展商贸专业物流

第四节提升商贸物流现代化水平

第五节推进仓储业转型升级

第八章提质发展电子商务,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第一节提质特色电商平台

第二节拓展培育电商产品

第三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第四节升级电商支撑体系

第五节加快发展电商物流

第六节引导电商行业自律

第九章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流通示范区

第一节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

第二节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供应链

第四节着力培育农村流通主体

第十章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全面提升对外交往水平

第二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第三节推动渝东南联动协同发展

第四节强化渝鄂黔省际边贸合作

第五节积极培育特色开放型经济

第六节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第七节全面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第四篇强化商贸规划实施管理

第十一章优化完善商贸治理体系

第一节加强商贸主体创新培育

第二节全面优化商贸发展环境

第三节加强商贸行业协会建设

第十二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第一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第三节加强资金政策扶持

第四节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附表:彭水县“十四五”商务领域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按照党的十九大“两步走”战略安排,推动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全县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

第一篇努力开启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彭水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彭水商务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要结合彭水实际,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启彭水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推动全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彭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四个生态”愿景,立足“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促进城乡消费繁荣,不断推进全域开放,商务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节商贸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基础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彭水商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积极适应国内经济形势的转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商务经济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商业业态布局合理,消费指标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社会集聚拉动作用明显,实现了“经济指标翻番”“产业基础增强”的总体目标。

经济指标翻番”: “十三五”末,彭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社零总额及增速位居渝东南第1位,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18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以上,商品销售额、住宿餐饮营业额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产业基础增强”: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网络零售日渐蓬勃,连续举办“一节一赛”“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等节会,太极水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会展经济收入突破10亿元。

第二节三城载体提质推进,城市商业加速集聚

十三五”期间,全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县城级—乡镇级—社区(村)级”三层次商业网点体系,逐步实现“日用消费品到社区、高端消费品到县城”的消费服务格局,城市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便民商圈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商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全县城乡商业网点达到2万余个,商业设施面积近30万㎡。老城商圈基本形成集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商业氛围。世贸两江城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新城商圈起步建设,廉租房配套商业设施、鑫沃时代天街、丰绿建材市场初步建成,九黎城商业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九黎大酒店建成投用,并被国台办确定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各乡镇(街道)商业不断丰富,基本实现全县乡镇(街道)农贸市场全覆盖,日用品便民超市、农家乐、早餐店布局合理,实现每个村民小组有1个以上的便民店。社区便民商业持续优化,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洗浴洗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便民超市、便民肉菜直销网点、洗衣服务、早餐店等便民网点不断增加,建成河堡、鼓楼、沙沱、渔塘、滨江等5个社区便民商圈。

第三节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电商实现跨越发展

现代零售业态一应俱全,“好品超市”等连锁经营类商贸网点快速增加,连锁、特许加盟、直销经营、会展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步伐加快。全面完成电商体系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基本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打造全力推进,累计建成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324个,基本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累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万余人次。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与网络零售额成倍增长,建成“彭水赶场”平台,平台聚集彭水农特产品400余个,网商店铺100余家,重要景区及乡村旅游景点60余处,农家乐100余家。“彭水赶场”电子商务平台成为全市农村电商名片,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农特产品的“集散地”、网络销售的“高速路”、农民就业的新选择、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第四节商旅融合创新发展,外向经济突破向好

实施商旅联动,依托“彭水赶场”时时导航,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积极筹办各种展会,保持消费较快增长势头。成功创建阿依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成蚩尤九黎城、摩围山、乌江画廊等精品景区提档升级,以鞍子苗寨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基地34个、精品线路7条,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达150亿元。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重点培育胶鞋、紫苏油、服装、苕粉、太极水、包装品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强力推进外贸出口创汇,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39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00亿元。


1 彭水重点商旅融合示范区示意图

第五节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商贸服务主体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90家,较“十二五”末增加53家。建成市级美食街2条、培育特色型夜市街1条;培育农家乐近300家,评定星级农家乐136家,建成特色商店20家;招引入驻大型商场10余家;建成农贸市场43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建设菜市场11个;培育物流快递企业53家,发展壮大3家物流企业;积极建设乡镇商贸中心5个,万村千乡店196个,建成“重庆市商贸百强镇”2个。

第二章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三城一体”开发,旅游发展升级、高铁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期,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和拓展彭水商贸发展空间,为彭水商贸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第一节“内循环”创造机遇,“高质量”推动升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将重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彭水加快参与国内大分工体系,促进商贸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营造出彭水商贸业优化供给结构的机遇。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倒逼彭水商贸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商贸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释放需求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推动彭水县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互联网+”驱动融合,“新消费”引领方向

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刻改变着商贸服务格局和消费方式,驱动彭水商贸服务企业积极转变商业模式,推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深度融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消费需求逐步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需求并重,高端消费与大众消费需求并重转变,在线消费、非接触型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健康养老消费、教育文体消费等消费新增长点亟待开发,为彭水商贸业态优化指明方向。

第三节“一区两群”聚集联动,“渝鄂黔”拓展空间

彭水作为重庆主城区联动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要组成部分、是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尤为明显,有利于实现国家级、市级开发开放平台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加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联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支点,将进一步置身“成渝双城”“一区两群”“渝鄂湘黔”协调联动发展,积极享有区域联动的政策机遇,布局区域合作商贸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商贸产业合作共赢与开放发展,有助于彭水进一步加速城市建设、集聚产业、汇聚人流,拓展商贸业和区域协作新空间,不断推动商贸业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商贸发展格局。

2 彭水区位条件示意图

第四节“世界苗乡”彰显内涵,“养心彭水”点亮气质

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且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苗乡”有利于彭水打造文化交流中心,培育塑造城市人文精气神。彭水山水生态优势显著,拥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屏障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处于渝东南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的交汇点,进一步突出生态、山水等发展特色有利于彭水充分发挥城市形象优势,进一步推动商旅文融合互动,丰富商贸业内涵,提升城市商业集聚度,促进商贸业快速发展。

第五节“三城一体”提档载体,“高铁经济”汇聚流量

老城、新城、九黎城“三城一体”加速扩容提档升级,努力建成渝东南城镇群、武陵山片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城区。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加快推进,渝湘高铁、渝湘高速扩能、彭酉高速、彭丰高速、彭石高速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布局,全方位对接主城,紧密衔接贵州、湖南等周边省份,将进一步提升汇聚城市人流、物流、商流,推动以都市旅游、高端商贸、文创设计、现代物流等业态为主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彭水城市商业集聚度提升强化高端城市载体支撑,为推动彭水商贸业跨越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第六节发展面临挑战

彭水县商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彭水商贸业发展仍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从国际宏观层面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深层次影响正在加深,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全国全市看,经济下行压力也仍然较大,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还很繁重。从彭水县自身看,全县商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不足,商贸规模、功能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较大,一是缺乏大型商业综合体,美好消费场景打造滞后,商业设施的“购物”“消费”“体验”等功能仍有待完善,智慧商圈建设较为滞后,与生态特色宜居城市形象仍有距离,距离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二是区域竞争加剧,对城市商业集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商贸流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大型专业市场,聚合辐射力不够强,城区农贸市场有待进一步升级;四是商业业态有待优化,新型消费业态有待进一步发展,连锁化经营的水平不高;五是物流基础设施较差,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滞后,仓储配送体系不健全,满足高端时尚消费和满足中低端城市社区以及山区消费的多层次流通体系不完善;六是企业要素保障难、运行成本高,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七是商贸主体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品牌连锁企业、限上企业数量仍然偏少,特色小店、夜间经济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扶持。

十四五”期间,彭水县商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便利居民生活消费为目的,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为基本导向,坚持发展为重,突出系统推进,注重需求侧管理,围绕提质降本增效,联通内外,贯通城乡,打通链条,构建大枢纽、联结大通道、优化干支配、畅通微循环,提升商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和现代化、集群化、协同化、一体化发展水平。

发展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围绕彭水“346”发展思路要求,着力发挥“民族、生态、文化”比较优势,以统筹城乡商贸协调发展为主线,持续优化商贸业发展布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消费升级,努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全面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区域性贸易汇聚地、苗乡特色消费目的地,建设渝鄂黔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为彭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推动市域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县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全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二节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四个生态”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商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到202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9%;商品销售总额220亿元,年均增长7%;住餐营业额27亿元,年均增长7%,培育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样、辐射力强的商贸服务体系,建成武陵山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初步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

——建成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旅游休闲商业集聚区,创建文化体验型商业中心,商旅文品牌节庆活动推广效应明显,基本形成商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构建集农村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农村流通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农村电商应用示范效应显著。

——建成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区。围绕“县有连锁超市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级有商业网点,村村通快递”的总体目标,以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主线,加快提升商贸服务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便民利民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生活便利度和居民生活品质,安居乐业、宜商宜居的综合优势明显展现。全面实施“112050”程,完成“22300”目标任务,建成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区。

——建成“苗乡特色”的旅游消费目的地。突出苗乡特色,合理配置特色商业网点,进一步完善特色商业服务功能。培育形成茶油、鸡豆花、三香、烧白、粗豆花、油乔面、油炸酥肉、酸菜豆等彭水饮食习俗,刺绣、蜡染、银饰等苗族服饰,苗歌、苗舞、苗族风俗、苗屋等特色消费目的地,彰显强大的特色旅游消费吸引力。

——形成“商通天下”的流通集散地。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成为主要流通方式,建成电子商务应用高地,商贸物流体系基本健全,现代物流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保供应急体系高效快捷,商贸流通稳定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世界苗乡的民族内涵全面彰显,旅游消费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成为民族特色消费、旅游时尚消费潮流的重要引领者,商贸物流区域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外交往水平能力明显提升,全面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专栏1 彭水县“十四五”商贸业发展目标表

指标名称

2020

2025

年均增速(%

指标属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1

170

9%

预期性

商品销售总额(亿元)

157.4

220

7%

预期性

住宿餐饮业营业额(亿元)

19.7

27

7%

预期性

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个体)数量

190

250

-

预期性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45

66

8%

预期性

网络零售额(亿元)

18

26

8%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1390

1500

-

预期性

十亿级商品市场(个)

1

-

预期性

注:【】为十四五期间累计值

第三节发展路径

——“互联网+”驱动

居民消费电商化及各类服务电商化,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密切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O2O线上线下结合、跨界经营、体验性业态进一步发展,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养老养生消费等消费新增长点亟待开发,“互联网+”必将驱动商贸业创新发展,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升级。在新城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工业园区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整合物流、电子商务、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现代旅游、文化创意、创新创业、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将给彭水带来崭新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动力,逐渐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助推彭水商贸业和城乡经济发展。

——农商旅文联动

彭水是“全国甘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重庆市民俗生态旅游城市,拥有乌江画廊、阿依河风景区、摩围山风景区、蚩尤九黎城、郁山古镇、鞍子苗寨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优越的生态旅游和民俗体验优势,旅游和休闲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发挥商业基础带动作用,全面融入乡村振兴、特色效益农业、全域文化旅游开发等发展,力争早日实现“处处是景点、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民宿”全域农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格局。

——商圈建设带动

通过打造城市商圈、社区便民商圈、集镇商圈,整合聚集商业资源、提升彭水商贸业发展和城市形象,凝聚人气和商气,使商圈成为彭水商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力量。

——市场物流推动

彭水地处渝鄂黔交汇地,充分发挥“一江二铁五高”的交通优势,构建大型专业市场和商贸物流集聚平台,对接主城区物流网络体系,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重点建设“一园三中心”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配送服务网络,推动彭水商贸业跨越发展,提升彭水商贸业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彭水商贸业在渝鄂黔、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中的地位。

——特色产业拉动

彭水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特色餐饮美食,结合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活品质提高,加快培育商贸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特色餐饮美食,通过打造特色餐饮美食街区,培育特色餐饮品牌,推动彭水商贸业的繁荣。充分发挥“生态特色宜居”城市形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特色节庆活动以及特色展会活动品牌,拉动旅游、酒店、餐饮、购物等经济,促进商贸业快速发展。

第四节发展布局

深入实施“四个生态”发展战略,围绕全县“三生融合”总体空间格局,构建“一心两带,六节多点”的商贸业发展格局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统筹联动、层次分明、特色彰显、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构建点线面结合、产城景融合的全域消费集聚空间,实现城乡商贸业协调发展。

一心:“商贸发展核心区”,即以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三城一体”城市核心区的为空间载体,包括汉葭、绍庆、靛水三个街道,建设形成以彭水新城、老城区和蚩尤九黎城为核心的全县商贸发展核心区。围绕“经济中心、城市核心、宜居中心、时尚中心”的功能定位,强化老城“历史文脉之城”、新城“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蚩尤九黎城“全国知名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差异定位和特色,着眼于商贸业结构调整,推动商业设施、形态提档升级,加快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集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民俗展示、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核心商圈,建设现代高端商贸商务集聚区,打造辐射周边消费购物中心和美食集聚区,提升城市中心区商业品质。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电商产业园,完善总部经济、会议会展、商务旅游等功能配套,推动商贸与文化创意、旅游、金融等服务业联动发展,合理布局社区商业,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服务彭水县全域和周边区域。到2025年,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5万㎡。

两带:“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带”,即乌江画廊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带、郁江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带。以产城景深度高效融合为导向,围绕“经济活力带、生活魅力带、产业融合带”功能定位,以乌江、郁江为轴,突出旅游业带动发展,融合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构建彭水的商贸发展“Y”字型骨架,沿线城镇、园区、景区等重要开发节点串联成线,联动彭水的商贸发展核心区、重要商贸节点,构建形成联动“一核”、辐射“三片”的产业融合发展新阵地和人口集聚宜居带。到2025年,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和郁江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商业设施面积达到10万㎡。

六节:“重点集镇商贸节点”。强调点上支撑,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差异化发展,构建形成“保家、郁山、高谷、普子、新田、黄家”六大重点集镇商贸中心,发挥区位纽带功能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功能,承接传递城区发展动能,强化对周边乡镇的商贸物流集聚能力,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

多点:“商贸融合发展示范点”。围绕“西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东南部苗族文化旅游体验区、北部高山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区”,因地制宜、适时布局,充分发挥沿线“特色效益农业、苗乡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融合元素,打造多个商贸融合发展示范点,以点带面,形成彭水商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满足彭水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三大生态特色发展片区有序发展。北部高山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区,有效整合农产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要素,重点布局建设规范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销售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流通示范点、全国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中药材产地集配点。在西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东南部苗族文化旅游体验区,突出森林旅游康养功能和发展带动,适度布局发展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场镇发展相适应的商贸基础设施。

专栏2 “一心两带,六节多点”商贸业发展布局导向表

功能区域

发展定位

布局重点任务

一心:商贸发展核心区

现代高端商贸商务集聚区,逐步培育“百亿商圈”,建成消费时尚中心。

1、城市商圈:老城核心商圈、新城核心商圈、蚩尤九黎城核心商圈;2、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布局;3、专业市场:丰绿建材市场、彭水汽车交易市场等4、特色街区建设:滨江路市级美食街、黔龙阳光国际夜市一条街,迎宾大道农家乐示范街、阿依河农家乐集聚区、鑫沃时代天街、九黎文旅商业街等;5、新城物流园;6、电子商务集聚区;7、推动商业与都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8、推进金融与商贸联动。9、新建社区邻里中心。

两带: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带

乌江画廊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带、郁江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带。

以产城景深度高效融合为导向,围绕“经济活力带、生活魅力带、产业融合带”功能定位,以乌江、郁江为轴,突出旅游业带动发展,融合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构建彭水的商贸发展“Y”字型骨架,沿线城镇、园区、景区等重要开发节点串联成线,联动彭水的商贸发展核心区、重要商贸节点,构建形成联动“一核”、辐射“三片”的产业融合发展新阵地和人口集聚宜居带。

六节:重点集镇商贸节点

保家、郁山、高谷、普子、新田、黄家”六大重点集镇商贸节点。

突出特色产业功能,承接传递城区发展动能,强化对周边乡镇的商贸物流集聚能力,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

多点:商贸融合发展示范点

农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支撑点。

因地制宜、适时布局,充分发挥沿线“生态资源、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融合元素,打造多个商贸融合发展示范点,以点带面,形成彭水商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满足彭水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三大生态特色发展片区有序发展。

第二篇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


立足商贸流通融合服务功能,发挥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作用,以商贸融入推动世界苗乡建设,着力探索民族地区消费经济发展新路径,积极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新热点,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打造成为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内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

第四章推动全域商旅文融合建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

紧扣全域旅游布局,融合“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文化元素,立足“民族、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旅游商业、文化商业、体验商业,建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推进商旅文空间全域融合

围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线路空间布局,以“核心景区集聚、旅游线路成带、乡村塑造亮点”为抓手,全面推动商旅文融合空间全域化。

推动核心景区建设商旅文融合集聚区。高标准打造蚩尤九黎城商旅文融合集聚区。促进“产城景”融合,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集散、游览功能,构筑集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游客集散、会展旅游为一体,全面布局民俗人文商业业态,引导国际消费业态布局,打造“世界苗裔寻根圣地”。精致化打造阿依河·乌江画廊商旅文融合集聚区。立足流域优美自然风光与浓郁民族风情,加大“阿依河—乌江画廊”融合发展力度,做响“百里画廊”婉约秀丽峡江风光旅游名片,融合商业开发,突出观光娱乐、江河垂钓、休闲度假、学习体验的功能,打造生态河谷休闲度假商业带。多元化打造摩围山商旅文融合集聚区。以“阳光、氧气、养心”为意境主题推动度假区、景区深度融合,合理发展低密度、高品质旅游地产,探索布局特色小镇和森林总部经济,重点开发观光旅游、观赏旅游,大力发展避暑休闲、生态康养、乡村体验、体育运动等融合业态。内涵化塑造历史人文景区融合集聚区。系统挖掘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历史积淀,因地制宜植入商旅要素,片区式、群落式开发主题研学旅游活动、非遗主题活动,发展盐水浴康体中心,大力塑造“盐浴之都”品牌,打造商旅文融合集聚区。

联动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商旅文融合示范带。加快打造“三城胜览”都市旅游小环线商旅融合示范带,推动“产城景”沿通道、沿流域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沿线购物、餐饮、特色住宿商业业态,塑造、提升和串联街头巷尾城市微景点,打造民族生态都市商旅文联动示范带。重点打造峡江山水旅游中环线商旅融合示范带,推动沿线商业元素开发,突出特色产业带动、山地休闲度假、峡谷瀑水观光、特色文化体验等多元融合,重点聚焦西南部旅游资源富集“黄金三角”区域,串联蚩尤九黎城、乌江画廊、阿依河、摩围山以及善感周家寨、鞍子罗家坨苗寨、太原泉水渔都等国家5A4A3A风景名胜,打造民俗景观黄金旅游消费走廊。联动打造“边情”省际旅游大环线商旅融合示范带。围绕建设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促进乌江流域旅游一体化,突出彭水特色商品、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节庆等边情商业业态融合,加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景点布局,全方位展示民族民风和迤逦山川,打造区域联动的商旅文融合示范带。

塑造乡村旅游特色商旅文融合示范点。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布局,突出善感、润溪、太原、岩东、鞍子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动,着力发展以“品农家饭、住农家屋、赏田园风光、购健康食品、体验农事生活”为特色的乡村商旅文融合发展,着力塑造一批乡村商旅融合示范点,推动实现“家家有产业、处处是景点、户户有民宿”乡村商旅全域融合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县城乡村旅游环线、鞍子苗寨民俗风情区、七跃山生态农田休闲区、大厂盖运动观光体验区、普子河旅游示范区等多片带动多点的乡村旅游融合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特色商品开发、农家乐建设、特色文化民宿打造、爱在彭水乡村节会等商务功能,着力塑造一批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建设一批服务优良的星级农家乐,开发一批具有苗家风味特色的地方美食;精心培育一批民族特色的民宿基地;开发建设一批养生、养老、康复生态基地、风情园区,全面推进彭水全域商旅融合互动,到2025年,打造精品民宿5—10家,新发展乡村旅游农户和星级农家乐1000家,全县乡村旅游接待床位达10000张。

专栏3 部分重点乡村旅游融合示范片区发展导向表

县城乡村旅游环线商旅融合:主要分布在彭水自治县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依托龙泉洞、弹子岍猕猴桃园、过江田园风光、勃朗葡萄园、胡家湾苗寨、芦渡湖、芦渡沟、采芹城、雷公盖农业观光园、犀角岩、云顶山、福尔沱茶厂、兴隆苗寨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度假休闲型、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型,以提供回归自然的淳朴乡村环境为特色,突出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的功能,打造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环线融合。

七跃山生态农田休闲商业区:七跃山脉所在区域,以万年孔、向家坝蒙古村、漆园林场、平安爱情花海、凉风洞烤羊山庄、马玄洞烤羊山庄、阳平村油茶基地、三星寺天坑、钟山坝山地、葡萄水库、敲梆岭红豆杉银杏原生林、担子峡传统村落、棣棠河谷风景、区阳冷水鱼养殖场、无私溪风光、忠孝堂、麒麟红豆杉栽培基地、大王洞汉代铜矿遗址、七跃山林场、板楯沟风光、太原民歌等优势资源,突出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休闲项目,提升农村资源旅游价值,营造自然生态的休闲度假氛围,利用乡贤文化、古遗址、传统村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创意项目。

大厂盖运动观光体验商业区:主要以新田蔬菜基地、阿依山风情园、三潮水明代民居、新城古集市、任家班吹打、庹家银饰锻打、神龙谷、桑柘中学旧址、窦家坝古民居、河坝重庆市旅游代言树金丝楠、百果园古银杏、青蒲垭风光、茶心石林、九门十八洞石林、大同田园等优势资源,围绕特色农业旅游资源、高山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石林景观、山地景观等展开,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休闲度假、高山纳凉度假、石林观光运动等布局商业业态。

普子河商旅融合示范区:三江口电站水库、苗王山、普子河峡谷、大坪盖红豆杉基地、大龙桥、普子铁炮火龙、七眼泉、龙足宝、三眼洞、四坪盖、弘升田园、龙合中药材基地等优势资源,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休闲度假、江河湖水休闲度假、历史名山探秘、传统村落度假、养生养老度假等布局商业业态。



3 商旅文融合重点资源分布示意图

第二节推动商旅文业态全面融合

推动“旅游+商业”全域化。依托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郁山古镇等景区,加快建设旅游休闲商业集聚区,加强旅游景区商品购物区建设,扩大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注重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加工和展销交易,推动“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等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一批具有特色老字号产品向国际化旅游商品转化。开发具有彭水特色的便于携带,集观赏性、实用性与纪念性于一体的纪念品和旅游配套用品体系。全面推广彭水美食、文化娱乐,培育研发文创产品,推出郁山擀酥、郁山三香、太子豆花、心肺米粉、嘟卷子等苗家特色小吃和苗家刺绣、晶丝苕粉、太极水、火棘果、紫苏油等特色商品,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形成“彭水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住宿业,发展文化主题酒店、经济型酒店、度假类酒店等多种类型的住宿业态,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鼓励旅游景区融入民间传统小吃、地方特色餐饮,以现有的苗乡美食为基础,规划建设景区特色餐饮街区,培育一批“名店”“老字号”餐饮品牌。

推动“文化+商业”全域化。围绕红军街、笔架山、红军渡、怀龙亭等红色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重庆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与学校、培训中心等办学单位合作,开发体能拓展训练、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依托传统苗寨村落,苗族民歌娇阿依、木蜡庄傩戏、高台狮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体验旅游。依托乌江画廊、阿依河、摩围山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养生养老养心旅游,催生健康旅游业态。建设乌江水上休闲运动基地,积极推动苗族文化、蚩尤文化、民俗文化、盐丹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商业设施装修布局、命名等环节,打造一批文化体验型特色商业街及商业门店。打造黔中文化高地。以“黔中道,非常道”为理念,聚焦云顶寺,建成云顶寺佛教胜地,提升黔中文化博览园,包括黔中道博览馆、黔中古道、黄庭坚纪念馆、太子纪念馆、摩围阁、羁縻州度假别墅、园区大门、时光广场、黔中文化长廊、摩围石林等,规划建设黔中古道片区文化主题避暑康养地产,深化黔中文化体验。深度挖掘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在苗绣、苗食、苗药、苗歌、苗舞、苗寨、苗城、苗艺等“八苗”,“九黎书院”以及“博物馆”“黄庭坚文化展示馆”“苗医药馆”“欢乐茶馆”“苗绣馆”“苗艺馆”等“六馆”上下功夫,指导开展苗族特色、非遗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研发推出特色旅游商品。鼓励“咖啡+书屋”“餐饮+花店”“创意工厂+展示展销”等跨界业态发展,提升商业文化品质。大力引入影院、剧场、动漫游戏、教育培训、儿童娱乐、艺术品展示等文化业态,丰富体验式、情景式消费供给,打造文化体验型消费中心。

推动“乡村旅游+电商”全域化。规划建设旅游商业街区、旅游商品物流配送园区、旅游商品电子商务体验场所,促进商贸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旅游+电商”模式建设,实现全县乡村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以及各种土特产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推动农户“拿起锄头搞生产、放下锄头当网红”。加强与腾讯公司合作,积极推进欢乐茶馆建设、IP打造、文创产品开发、电竞大赛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第三节推动商旅文节会全时覆盖

发挥山水人文城市魅力,发挥“一节一赛”展会影响力,构建大节套小节——“年度有重点、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活动”的商旅文融合节会体系,推动商旅文节会全时覆盖。以主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乡村旅游活动》,以及等多个带动彭水全域发展的旅游活动,围绕“欣赏水上运动,体验民族风情”和“畅游渝东南,领略民族风”主题,策划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节赛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推动景区继续办好女儿会、民俗会、农特产品美食展、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青龙谷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百家旅行社组团深度游等宣传营销活动,继续发挥中国摩托艇联赛、中美澳艺术滑水精英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户外挑战赛影响力,着力延长“赛事”消费链,发展赛事周边、赛事观摩等商业业态,联动旅游景区一体化营销,积极发展赛事过夜经济。继续办好“乌江流域特色农产品暨美食展”,推动展会延伸到旅游景区,延伸到电商网络平台,在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主要旅游景区、彭水新城及沿线区域建立乌江流域生态产品展销体验馆,开展特色农产品、美食推介活动,培育外地高端消费群体。支持商业与工业、农业、金融业、旅游业联手促销,不定期举办采购洽谈会、供需见面会、产地展示展销等产销对接活动,为产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举办彭水生活网购节、乡村体验季等农网促销活动,推销农特产品和农村生活服务,打造节会商旅文融合发展新亮点。

  1. 推动商业设施提档升级,建成区域性贸易汇聚地

坚持规模适度,功能适宜、品质优化的原则,推动商业提档升级,形成商业网点配置合理、商业服务功能完善、消费内涵丰富的商业布局体系,打造渝鄂黔区域性贸易汇聚地。到2025年,社零总额达到17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20亿元。

第一节推动“三城”核心商圈升级

优化“三城”商圈布局体系,错位发展老城、新城和九黎城商业业态,促进城市商业集聚度不断提升,打造成为渝鄂黔毗邻区域的重要消费中心、商贸中心、休闲中心和旅游文化中心,到2025年,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5万㎡。提升改造老城“两江城购物中心”商圈,积极推动老城城市改造,带动南滨路、香江国际、两江世茂城、滨江公园、依云水岸等区域商业发展,打造形成老城城市观景、商务、商住一体等城市展示地标体,积极发展、布局线下体验店、高端精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商业业态。提升下街商贸园、十字街中心商业街、南北滨江路、黔龙阳光国际等商业街升级改造,优化老城夜市街区布局,建设富有彭水和渝东南地域特色的综合商业街、特色商业街和主题商业街,打造集滨水娱乐、风景观光、健康休闲、生态旅游、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彭水城区滨河休闲商业走廊,建设成为具有文化底蕴、服务特色的城区都市休闲人文商圈。集中打造新城现代核心商圈,强化靛水组团行政办公和居住商业功能,提升张家坝组团居住、商业和科教文化功能,依托以行政中心广场连接商业中心街的行政商务轴和由市民活动中心广场连接景观大道的文化中心轴,打造两大特色时尚消费走廊;加快新城商业综合体建设,汇聚新型消费业态和商业元素,融入现代时尚购物、美食广场、高端住宿等,打造彭水“购物城、美食城、时尚城”核心展示区。加快新城金融商贸、现代物流、城市旅游等产业布局,引进智能市场、智能购物中心、智能商店、机器人餐厅、低碳超市等新型业态,打造城市现代智慧商圈。国际化建设蚩尤九黎城旅游商圈,高标准建设商旅综合体,建设以苗族刺绣、苗族生活场景展示、雕刻、文物等为主题的苗族文化场馆,形成民族性博物馆集群,创新突破打造商旅联动和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多元融合的商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集游客集散、文化体验、民族风情展示、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核心景区、文化旅游新城和世界第一苗王城,打造形成旅游文化商圈。推进智慧潮流商圈建设,引入智能交通引导、移动支付体系、商圈VIP移动服务平台等信息技术,提升商圈消费环境,扩大商圈无线网络覆盖

4 “三城”商圈布局示意图

专栏4 “三城”核心商圈发展布局导向表

名称

范围

功能定位

规划目标

引导业态

商业设施

老城两江城购物中心商圈

位于县城乌江两岸,由旧城完善区、北部拓展区、西北调整区和西南提升区四个功能片区组成,控制范围约4.4平方公里

历史人文展示中心、消费购物中心

建设集滨水娱乐、风景观光、健康休闲、生态旅游、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商业走廊,打造彭水城区都市综合休闲旅游商圈,商业设施总面积达到20万㎡

零售业、酒店和餐饮、休闲和娱乐、金融业、商务线下体验店、高端精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主要新兴业态

两江城购物中心、彭水老城中央大街、滨江商贸美食长廊、北滨路市级美食街、黔龙阳光国际夜市一条街,迎宾大道农家乐示范街、下街城市地标展示综合体

新城现代核心商圈

位于靛水街道,距老县城3.6公里,离渝湘高速路彭水西互通6.5公里,远期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

时尚消费中心、现代商贸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打造集苗族风情、购物休闲、观光旅游、电子商务、居家商务为一体的新城旅游休闲商业中心,成为城市形象的区域性标志、城市繁荣和城市文化的窗口,到2025年商业设施面积达到10万㎡

重点鼓励设置特色百货店、超市、城市综合体、特色效益产品展销店、旅游电商、特色餐饮网点、文化娱乐设施等商贸实施

新城时代天街、民俗旅游商品和生态农产品展销、特色美食街区、夜市街区等商贸设施建设;布局城市商贸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集聚区等

蚩尤九黎城旅游商圈

位于绍庆街道与靛水街道结合部的亭子坝,东经摩围山隧道与彭水老城区相连,南接彭水新城,北至乌江并与湘渝高速下线互通。总建筑面积11万㎡

商旅文融合示范集聚区、世界苗乡展示体验区

打造重庆商旅联动和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商业设施5万㎡以上

商旅融合、旅游服务、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

旅游主题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集聚区、影视文化消费地布局重点:游客集散中心办公楼、文化用品一条街、彭水老街、阿依苗寨、重庆特小吃饮食文化一条街、主题酒店、彭水古代八大商号、重庆特色土特产一条街、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一条街等

引导集镇商圈特色发展。根据各乡镇区位、产业发展方向、历史文化底蕴等特点,构建能满足当地消费、布局合理、业态新颖、特色经营的产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商品集散主导型等各具特色的乡镇商业中心,推动保家镇、郁山镇、新田镇、连湖镇等打造各具特色的重点集镇商圈,引导重点商贸镇结合自身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因素,在适应基本需求基础上,发展大中型零售商场、特色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发展住宿、餐饮、休闲等业态。一般小城镇要突出特色、优势,完善商贸服务设施布局,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

专栏5 六大重点集镇商圈

保家镇:生态工业主导型商圈,突出商贸服务与工业园区生产联动,强化生产服务相关商业设施布局,联动乔梓乡,打造市场交易、物流配套、商住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园区,重点引导布局专业物流、仓储物流、购物、餐饮、仓储物流等业态,重点规划大型零售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餐饮、休闲、娱乐、金融、通讯等商业服务网点,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所需,到2025年,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万方左右。

郁山镇:商旅融合主导型商圈,突出历史古镇特色,深入挖掘黔中文化、盐丹文化底蕴,强化文化景观和功能特色塑造,高标准打造郁山湖景区,带动周边盐丹文化区域,推动好山好水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生态人文景观融合联动发展,打造渝东南城镇群生态人文旅游新热点,重点发展旅游购物、节庆展会、住宿餐饮、综合超市、专业专卖店、便利店等业态,发展食品、旅游商品、日用品等生活类零售业态及星级酒店、农家乐、特色餐饮等,到2025年,商业设施面积2万方左右。

新田镇:建材产业主导型商圈。围绕建材产业市场交易、物流配送、生产服务相关,积极引导布局建材交易市场、仓储物流基地,配套建设布局连锁综合超市、便利店、农贸、特色餐饮、星级农家乐、旅游休闲等商业设施。

连湖镇:边贸物流主导型商圈。发挥渝鄂毗邻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渝鄂边贸,带动普子、三义等乡镇发展,依托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实施,参照“便民商圈”建设标准,完善美丽乡村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乡村购物中心,打造精品农味发展区、运动康体发展区、水乡文创发展区等为一体的田园商贸综合体,提高村级农家店商品配送率,完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打造魅力田园商贸体系。

摩围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康养主导型商圈。推进黄家镇、龙塘乡、朗溪乡、润溪乡、大垭乡资源整合,立足带动西南区域,辐射贵州毗邻地区,围绕“旅游康养”主体,以“阳光、氧气、养心”为意境主题推动度假区、景区深度融合,合理发展低密度、高品质旅游地产,重点开发观光旅游、观赏旅游,培育地方民俗特色节赛活动,大力发展避暑休闲、生态康养、乡村体验、体育运动旅游,引导布局适合旅游目的地的以购物、休闲观光娱乐、会议民宿以及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的超市、商业街等商业业态休闲,打造森林康养、养老休闲商业综合体,到2025年,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万平米。

着力推动社区商圈提质。推动中心城区社区商圈的改造升级,规划建设新型社区商圈,打造生活、消费、智慧融合叠加的社区服务圈,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探索社区商业“电子商务平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的发展模式,推动社区实体店和网络零售商之间的优势互补。丰富餐饮、品质阅读、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健身、精品超市、康养等社区商业业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学前教育、医疗健康、特色文体、物业居家等服务,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在社区发展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的复合型消费业态。鼓励企业搭建发展云服务智慧社区平台,整合小区周边各类商业网点和生活服务网点的相关信息,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鼓励利用社区开敞空间,开展社区邻里闲余集市等线下居民闲置物品交易活动,打造集社交场景与消费场景于一体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以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等为载体,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产业链完整、活力度彰显、生活味突出的示范性社区消费场景,到2025年,完善和建成12个社区便民商圈,其中提升7个,新建5个。

专栏6 “十四五”社区便民店规划建设重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便民店“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到2025年,实现全县每个社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点、美容美发、维修、家政等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便利店达到150个左右,培育蔬菜零售等业态1000个左右的标准化便民店,支持发展一批有彭水特色的便民特色小店,便民服务程度实现明显提升。

拓展便民店设施空间。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学校、医院、公园等便民店布局不足区域的空闲资源,推进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在便民服务设施不足区域,探索利用厢式智能便利设施、自动售卖设施、蔬菜零售车、移动餐饮售卖车等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利用原有供销网点,支持连锁便利店企业在农村布局发展,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

推动便民店业态优化。支持具备条件的便民店增加早餐、蔬菜、针头线脑、简餐主食制售、机制饮品制售以及果蔬生鲜、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图书音像报纸杂志等商品零售。鼓励便民店增加小物维修、代收洗衣、代收代发、复印传真、照相扩印、充电宝租用、提供雨伞等便民服务功能。

提升便民店服务质量。鼓励便民店从业企业开展入职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员工素质。组织企业参加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培育技能“优胜选手”;制定标准化便民店规范,培育标准化便民店;强化品牌宣传,提升规范化经营水平,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建立便利店协会等社会组织,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连锁便民店服务开展评估。

第二节转型发展商品专业市场

以商品专业市场健康发展为统揽,按照“服务生产、方便生活、辐射周边”的思路,坚持优化存量和用好增量,依托物流园区、交通通道等基础条件,在家居建材、汽摩、文化创意商品、特色农产品等领域,打造一批形态多样、专业突出、竞争力强、辐射力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大型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形成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综合交易市场为骨干,以中小型商品专业市场为基础,结构合理、分布均衡、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鼓励商品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集商品展示和物流仓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专业贸易中心,拓展品牌代理、总经销和特许经营业务,提升商品市场的功能和集聚影响力。到2025年,力争建成亿级商品大市场2个以上,基本形成定位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商品专业市场体系。

专栏7 重点商品专业市场规划建设重点表

序号

专业(批发)市场

布局位置

功能定位及建设要求

建设

性质

建筑面积

1

农产品交易市场

新城

集农产品、中药材、农资、农具等于一体的渝东南黔东北区域性农产品批发物流交易中心级

续建

5万㎡

2

汽车摩托车交易市场

新城

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交易

提质

改造

5万㎡

3

家居建材交易市场

新城

家具装修交易

提质

改造

5万㎡

4

银利源建材城

老城

家具、建材及装修交易

提质

改造

2万㎡

5

汽车摩托车交易市场

新城

汽车摩托车交易

规划

建设

10万㎡

6

丰绿建材市场

新城区

建设10万平米的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

提质

改造

10万㎡

7

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产业园

新城区

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

规划

建设

10万㎡

8

新城物流园

新城区

物流仓储、配送及交易

规划

建设

4平方公里

9

文化创意商品交易市场

九黎城

开发苗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开发,集聚世界苗族纪念品加工制作、交易于一体的市场

规划

建设

10万㎡

第三节打造特色商业名街

坚持优化存量和培育增量,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充分挖掘原有老城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彭水商业步行街,改造彭水老城草鞋街,布局文化展示、文化创意、休闲等业态,创建市级文创街区。提升民俗文化休闲商业街、南北滨路美食街、阿依河花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美食街等特色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与功能水平。在核心商业街区、旅游度假区和特色商贸重点镇,引进精品百货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商旅文的联动发展,布局手制精品百货、购物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主题专卖店、旗舰店等多种与时尚艺术相关的商业业态,打造时尚艺术商业街区,加快培育摩围山休闲养生街、蚩尤九黎城民俗文化休闲商业街等重点商业街区。积极发展特色夜市街区,重点在大型社区培育多条特色创业型夜市街。到2025年,力争培育形成市级特色商业街1—2条,将蚩尤九黎城街打造成为独具彭水特色、苗族文化、全市知名的中华美食街。

专栏8 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布局表

功能定位

地址

长度(米)

老城十字街中心商业街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点突出老城历史文化展示,布局文创、娱乐、商务、展示等功能,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展示街,打造市级文创街区

山谷居—十字街—商贸园沿线

1200

特色品牌餐饮街

主要发展名特小吃店、风味餐馆、地方特色餐饮店等(提档升级)

老城南北滨路

10000

阿依河花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村

以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于一体,突出生态、观光、休闲、民俗主题,承接外地游客旅游消费

阿依河风景区

5000

餐饮夜市街区

以小吃、冷热饮、特色大众餐饮为主,配套发展便利食杂店,突出城市宵夜休闲功能(提档升级)

黔龙阳光国际和天外天—沙沱夜市一条街

2000

摩围山休闲养生商业街

打造养老、护理、长寿养生、森林养生、日光养生、水疗养生以及智能健康电子应用产品体验等特色健康服务

摩围山景区

5000

蚩尤九黎城旅游商品特色街

开发苗乡文化创意、非遗小商品、手工制品等为主的小商品交易特色街区

蚩尤九黎城

3000

第四节发展品牌住宿餐饮

以培育特色餐饮聚集区和钻级酒家、绿色饭店为抓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彭水住宿餐饮结构,推进住宿餐饮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住宿餐饮业的档次水平和人气聚集度。到2025年,新增钻级酒家、绿色饭店5家,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到30亿元,将彭水打造成为全市知名的“美食之城”。

培育特色餐饮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南北滨路市级美食街、蚩尤九黎城中华美食街、迎宾大道农家乐示范街,打造成为富含民俗文化内涵、彰显地域风情,集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品牌美食街,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餐饮的首选地。积极培育打造地方特色小吃城、火锅一条街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标志性美食街,以美食街为载体,丰富彭水特色美食。以农家乐为载体,重点打造以彭水土鸡、彭水晶丝苕粉等为原料的特色生态菜品。鼓励餐饮集聚区加强业态创新,加强定位、支付、点餐、引流、大数据应用,大力发展团购、预订、点评、在线外卖,推动“互联网+餐饮”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提升美食街民俗文化风情,注重苗族文化景观功能开发,融入传统建筑风格和人文特色,传承苗家建筑的独特风貌,通过牌坊、雕塑、壁画及老城老建筑等景观元素展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提升文化品位。

专栏9 重点餐饮集聚区建设重点

老城南北滨路市级美食街:打造沿江高端的美食文化,提升消费品位,着力培育10家左右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餐馆,配套设置具有民族风情的酒吧、咖啡吧、水吧以及休闲会所、娱乐会所。

蚩尤九黎城中华美食街:突出民俗风情文化,传承苗族特色菜品,打造中华美食街

火锅一条街:传承火锅文化,建设火锅一条街。

农家乐集聚区:在西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北部高山旅游发展区打造农家乐聚集区,改造新建100家农家乐。

完善住宿餐饮结构体系。拓展“苗乡菜谱”内涵,丰富完善餐饮菜品体系,支持鼓励餐饮企业以彭水饮食文化、特色餐饮为基础,积极引进重庆特色美食、国内各大菜系及国际美食,利用星级酒店,发展针对重要商务客人的高档会所式商务餐饮、宾馆酒店餐饮;适度发展中端商务餐饮,丰富商务餐饮层次。完善住宿业档次结构,以高档酒店为龙头、以经济型酒店为主体,以风情别墅、特色民宿为特色,逐步形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规范发展的住宿业体系。引导现有酒店上档升级,加大星级酒店建设力度,进一步满足商务、旅游、会展等高端产业餐饮需求。

专栏10 重点酒店布局

重点酒店、饭店:九黎大酒店、紫藤大酒店(三星)、三谷酒店、金益宾馆(二星)、两江假日酒店、乌江大酒店等。到2025年,规划新增3家星级酒店,形成6家以上星级酒家、绿色饭店的规模布局。

连锁商务酒店:形成一批连锁商务酒店,完善经济型住宿体系。

推动住宿餐饮标准化建设。健全餐饮服务标准体系,推广餐饮业标准化培训,指导督促企业制定菜品烹饪技术规范、火锅汤料调制规范、岗位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餐饮业整体形象;深入开展餐饮企业、农家乐(乡村酒店)等级评定和绿色饭店评定工作,推行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指导鼓励餐饮从业单位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改造提升,完善经营管理,加快上档升级。

加强住宿餐饮品牌建设。开发餐饮品牌的文化价值,鼓励餐饮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重庆市著名商标和国家、地方品牌,深入挖掘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内涵、传承人包装、配方及制作工艺整理,全面发挥老字号的品牌效应;积极引进连锁餐饮企业、知名酒店及管理公司,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老字号,中国及重庆名店、名师、名菜、名宴、名点,全面提高绿色饭店、钻级酒家、乡村酒店等酒店餐饮水平;积极开展名菜名店名小吃特色菜评选活动,开展特色食品标准化研发,逐步实现推广连锁,打造特色品牌餐饮。

第五节做强特色节庆展会

深入挖掘产业、人文和资源优势,举办特色会展活动,培育特色会展品牌,努力把彭水建设成为渝东南黔东北特色会议会展中心。2025年,展会直接收入达8亿元,拉动消费达到25亿元

举办和培育特色展览会。加快彭水会展中心建设,引导会展业与农特产品、旅游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举办品牌服装展示会、工业产品博览会、微型企业展览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等展会,打造渝东南黔东北商品交易会、“彭水苕粉节”“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乡村旅游文化节等特色展会项目,培育具有彭水特色辐射渝鄂黔的展会品牌。

打造休闲度假会议目的地。充分利用摩围山、蚩尤九黎城、郁山古镇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以及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完善住宿、餐饮、会议、休闲、购物等配套设施,提高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接待能力和水平,吸引重庆市内外各类休闲度假性质的会议、论坛和培训活动举办,打造休闲度假会议目的地;充分利用世界苗乡等人文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学术和文化探讨性质的各类会议、论坛在彭水举办,打造人文会议品牌。

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充分利用“生态宜居”和“养心彭水”品牌影响力,深度策划和精心培育运动健身节。深入挖掘彭水特色农产品、餐饮美食等优势,继续举办好餐饮大赛、美食消费节等地方特色消费节事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和地方民俗习惯,利用城市商圈以及乡镇的广场等设施,举办全国城市钓鱼对抗赛、阿依河休闲漂流赛,以及购物消费节、美食文化节、生态年猪文化节、龙舟文化节等广大群众方便参与、活跃城乡文化氛围和节日气氛的节会活动。

专栏11 特色展会节会重点建设项目

彭水会展中心:位于彭水县新城物流园区,建筑面积5万㎡,集展览、展示、会议于一体。

特色节会品牌:渝鄂黔商品交易会、美食文化节、乡村旅游文化节等。

第六节规范发展特种商业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加强重要商品和特殊行业的监督管理,推进特种商品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特种商业有序发展。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充分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

专栏12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重点

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依据城市每1000—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简易收购站点或固定收购站点的标准设置回收网点。

非居民区再生资源回收:对非居民区再生资源的回收,采取回收企业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的方式,由统一标识、封闭式分类回收车运输至集散市场。从事运输回收的人员需经过岗位培训,统一着装,规范作业。

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在新城现代物流园设立1个规范的具有储存、集散、初级加工、交易、信息收集发布等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或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

加强成品油行业管理。制定完善加油站行业专项规划,以国家和重庆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为指导,遵循重庆市商委和相关上级部门的规划布局,本着布局合理、有序竞争、保障经济发展及人民财产安全的原则,新建与调整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立足现实需求,考虑长远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彭水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消费需求、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体系。到“十四五”末,全县规划布局加油站总量26座,新规划11座加油站,扩建4座加油站,迁建4座加油站,调整规划加油站7座。

专栏13 “十四五”期间成品油行业发展规划布点

序号

规划加油站(点、船)名称

规划加油站

(点、船)地址

服务半径(公里)

规模等级

规划建设类型

1

双龙加油站

双龙乡

15

三级

新规划

2

龙溪加油站

龙溪镇灯光村8

20

三级

新规划

3

诸佛加油站

诸佛乡诸佛寺1

10

三级

新规划

4

九黎城加油站

绍庆街道

1.8

三级

新规划

5

彭酉高速路阿依河互通

绍庆街道

5

二级

新规划

6

清平加油站(高速互通)

保家镇清平居委

5

二级

新规划

7

彭酉高速路服务区加油站

绍庆街道

30

二级

新规划

8

新城加油站

靛水街道

2

二级

新规划

9

龙洋加油站

润溪乡莲花村3

5

三级

新规划

10

郁江煤矿加油站

联合乡

7

三级

新规划

11

工业园区加油站

保家镇

5

二级

新规划

12

龙塘加油站

龙塘乡双龙村2

20

三级

扩建

13

万顺加油站

石盘乡石新村3

15

三级

扩建

14

茂利加油站

长生镇三合村

15

三级

扩建

15

召元加油站

石柳乡建兰村7

15

三级

扩建

16

中石油普子加油站

普子镇

15

三级

迁建

17

联合加油站

联合乡

10

三级

迁建

18

黔石高速路互通连湖加油站

连湖镇

20

三级

迁建

19

安民加油站

诸佛乡

10

三级

迁建

20

朗溪加油站

朗溪乡

20

三级

调整

21

芦塘加油站

芦塘乡

15

三级

调整

22

远征加油站

乔梓乡

15

三级

调整

23

九曲河加油站

汉葭街道

2

三级

调整

24

朱砂加油站

郁山镇

10

三级

调整

25

渝宏加油站

龙射镇

15

三级

调整

26

水上加油站




调整

第六章培育多元融合消费业态,建设苗乡特色消费目的地

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趋势,以新消费为引领,以苗乡主题为特色,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活力、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建设成为最具苗乡特色消费目的地。 

第一节做强苗乡特色消费业态

塑造苗乡特色文旅消费。全面塑造“世界苗乡”特色IP,拓展“苗乡网红”时尚消费。举办好以“世界苗乡”为核心的主题旅游休闲节,围绕阿依河、摩围山、特色苗寨、特色苗菜等特色资源,全面开发苗乡特色时尚休闲消费爆点,谋划一批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创新性、趣味性、参与性的山水人文城市网红打卡点,让苗乡居民“拿着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当演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造全国苗乡特色网红消费制高点。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产品,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支持开发康养、运动、娱乐、体验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创新发展度假避暑、自驾露营、购物娱乐等新兴文旅游消费项目。大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的观光旅游、人文旅游、乡村旅游等休闲度假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推进苗乡乡村旅游富民工程,规划建设一批旅游休闲商业集聚区,推进农家乐、乡村酒店打造。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利用苗乡特色节庆假日开展旅游活动。以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教育、展览、体验、娱乐、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

做优苗乡特色康体消费。以摩围山度假区为核心支撑,以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为主导功能,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养心产业,将健康、养生、养老、避暑、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引进培育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苗医养生、温泉养生、体育养生、清净养心等康养业态,构建“药、医、游、食、养、管”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面向高端人群的颐养型养老机构和连锁度假式健康养老基地,培育引进养老、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提供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理疗修养等服务。充分利用彭水山水优势,强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将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运动与旅游功能融为一体,培育露营、滑雪、户外探险、攀岩、滑翔、跳伞、滑板、骑马、划船、摄影、钓鱼等户外休闲和户外运动旅游业态,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房车露营基地、极限探险公园、水上游娱乐中心等体旅融合示范基地。

提质苗乡特色商品消费。推动“苗乡印象、乌江画廊”等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发具有彭水特色的便于携带,集观赏性、实用性与纪念性于一体的纪念品和旅游配套用品体系,全面推广彭水美食、文化娱乐,转化升级苗家刺绣、苗阿依小麻花、不老泉·太极水、郁山手工晶丝苕粉、利源酸辣红薯粉丝、好吃二酸辣粉、羊肚菌面条、苗妹香香优质大米、火棘果果汁饮品等商品,培育研发文创产品,形成“彭水礼物”特色旅游商品,通过农旅商会、电子商务等平台,集中展示各类旅游商品。推出郁山擀酥、郁山三香、太子豆花、心肺米粉、嘟卷子等苗家特色小吃和大脚菌、晶丝苕粉、紫苏油等特色商品,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发展苗乡特色定制消费。推动苗乡特色定制产品生产开发,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制、餐饮定制、旅游定制、医疗健康定制、养老定制、家庭服务定制等一系列具有苗乡特色的定制化产品服务体系。

第二节创新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高铁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热点,培育布局多元融合的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引领渝东南新型消费新潮流。

全力发展“郊区周末”消费。强抓“高铁经济”新机遇,积极拥抱“主城郊区化”发展新方向,按照主城区生活服务消费水准,全面推动家政、托育等生活服务业提质扩容,培育壮大特色服务品牌,推进与住房、汽车、通讯产品、家电升级等实物消费相关联的服务消费,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居民和家庭服务体系,推动生活服务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丰富推出周末休闲度假地、文博体验地、音乐演艺品牌活动、美食品鉴地、小住特色民宿、乡村好去处、文创集市活动等周末消费新生态,培育后备箱经济,全力打造全市周末消费目的地。

大力发展“夜间”消费。依托乌江沿线、休闲娱乐场所等,举办啤酒节、纳凉节、消夏节等特色夜市活动,着力发展繁荣夜间经济。加快推进彭水中心城区、郁山古镇、鞍子苗寨等旅游人群聚集区夜间消费产品提档升级和规划布局,通过灯光设计、场景变换打造具有时空穿越感的景区夜游产品。鼓励百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延长经营时间,引进24小时营业的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创建1—2条市级创业型夜市街。加强夜间服务产品体系策划,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经济产品,营造居民和游客可触可感的消费场景,不断推动夜间消费更加趣味、更有品味、更广参与。

探索发展“在线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打造1个特色产业直播电商网络流量基地,创新利用图文、视频等形式,组织开展主厨厨艺直播、网红吃播、订餐秒杀等线上活动,引流线下消费。到2025年,累计培育100名网红带货达人,推介1000种特色产品,开展5000场带货直播。创新推出“彭水云逛街”“云端美食节”等线上节会活动,推出“彭水山水人文地标”在线数字展览,打造一批VR旅游、AR旅游、3D场景展示等互联网旅游业态,拓展“云消费”新空间。

培育“绿色低碳”消费业态。提倡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加大节能节水产品、资源再生产品、新能源产品等消费品生产力度,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增加绿色消费产品供给。支持市场、商场、超市等商业网点开设绿色消费品专柜、专区,鼓励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提供绿色消费空间。推广绿色低碳采购,倡导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简化包装、可循环利用包装。

第三节培育品牌化消费主体

培育品牌连锁店,大力发展“国际范儿”城市首店,集聚发展“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引进培育10个以上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品牌连锁店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全新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融合店,提供国际化、品质化消费体验,打造渝东南区域性国际品牌承接地。传承创新发展“苗乡”特色小店,结合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小店经济”,积极发展特色老店、文化手工艺、生活服务类、正餐类、火锅类、特色小吃、饮品类(茶馆)及休闲娱乐小店等特色小店。精心打造夜间旅游景区、视听剧苑、文鉴艺廊、亲子乐园、医美空间、乐动场馆、学习时点、购物潮地、晚味去处、风情街区等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第四节优化消费需求侧管理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者权益保障三大支撑,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建立市场监测、用户权益保护、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大力实施放心消费行动,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质量监管,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消费共同治理机制。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鼓励线下实体店自主承诺无理由退货。研究闲置厂房、办公用房等改为商业用途的支持政策。试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负面清单制度,在有条件的街道允许开展“外摊位”“跨门经营”。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全方位提高居民收入,有效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鼓励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促进节假日消费。


第三篇建设渝鄂黔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发挥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作用,强化“一园三心”物流枢纽带动辐射功能,大力发展商贸专业物流,提质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服务健全、流通顺畅的“世界苗乡”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强渝东南及周边区域商贸联动发展,建设成为打造成为渝鄂黔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第七章全力发展商贸物流,打造区域性流通集散地

第一节建设“一园三中心”物流枢纽

按照“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产品分拨、园区交易”五位一体的思路,有序建设“新城现代综合物流园、工业园区物流仓储中心、下塘港口过渡性物流中心、长滩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物流枢纽设施。根据物流枢纽园区所服务区域,科学合理配置商贸物流功能区,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二、三产业集聚联动,提高生产、生活流通效率,打造彭水商贸物流集聚发展平台。

专栏14 “一园三中心”物流枢纽建设内容

新城现代综合物流园

市场定位:渝鄂黔地区专业化、现代化、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仓储中心、全县公共配送中心,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市场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市场规模:占地4平方公里,建筑商业面积约10万㎡。

规划重点四个物流功能区:

1.快递物流总部经济区:引导全县快递物流总部企业聚集,建设快递物流综合配送中心,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重庆市公共物流网络,辐射带动渝鄂黔周边区县,总建筑面积2万㎡;

2.商品交易市场区:建设农产品、建材、家居、家电、百货、五金、机电等物资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现展示、交易、仓储一体布局彭水汽车城(含二手车交易市场)、商贸城建设项目等,总建筑面积6万㎡;

3.农产品冷链物流区: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配置冷库、冷链运输设施,总建筑面积1.5万㎡。

4.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分拣中心,建筑面积0.5万㎡。

工业园区物流仓储中心

立足服务保家工业园区仓储物流中心,以轻纺、服装、建材、食品等产业为支撑,重点服务于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辐射带动北部高山农产品加工、种养殖基地,以及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产品集散、运输、仓储、配送、交易、流通加工等服务,为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提供大宗物资的运输、仓储、交易、流通加工、配送等服务,兼顾城市公共配送物流配套服务,打造工业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等。

下塘港口过渡性物流中心

项目位于汉葭街道下塘码头,以乌江、渝怀铁路、渝湘高速为交通支撑,发挥临港物流功能,辐射贵州转运物资运输,定位为过渡性生产服务型和货运服务型物流集散中心,主要提供工业物流服务,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覆盖保家工业园区、老城区,开展大宗物资的集中运输、集中仓储,大幅度降低运输、仓储成本。

长滩铁路物流集散中心

依托渝湘高速和渝怀铁路通道,主要服务城市商贸及生活配送,联动新城公共配送体系,以轻工、商贸流通、农产品交易、城市配送等产业为支撑,以集中大宗物资仓储、集中运输为主要特征,为农副产品和生活物资提供仓储、运输、信息交互、交易、配送等服务,打造渝东南地区公铁联运仓储物流枢纽。

第二节健全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建设公共配送中心。依托新城现代综合物流园,服务全县及周边毗邻地区农畜产品、消费品、生产资料等物流配送,建成全市区域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与“一园三中心”的县级公共物流配送体系,依托渝湘高铁、渝湘高速等物流通道设施,强化与全市物流分拨中心形成无缝对接,提升公共配送中心专业水平。

完善终端配送网点。鼓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完善配送功能,按服务人口1500户左右,服务半径200—500米左右总体布局原则,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100个以上,力争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末端配送网点体系。

推动城乡一体化配送。鼓励支持乡镇商贸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善配送功能,构建干支衔接、通行顺畅、有效连接的城乡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邮政、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完善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形成“配送中心+连锁店+经营网点+农户”四级配送模式,建立完善“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商业网点统一配送率,加快促进农村商品双向流通。

推进城市协同配送。立足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强物流园区无缝对接,依托大型第三方物流或供应商为多个商贸企业、社区门店、市场入驻商户,重点推进农产品、冷链、电子商务、日用品、医药、家居装饰等专业物流的渝东南协同配送。鼓励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出版物销售等开展联盟合作,进一步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共同配送能力;整合厂商、供应商、代理商、物流配送等企业物流资源,建立互利互惠、长期稳定的配送联盟。

第三节大力发展商贸专业物流

着力发展快递物流服务业。推动快递总部物流企业布局,深化邮政、快递企业与农村电商、农村合作社、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推进“快递下乡”“邮政在乡”工程,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物流通道。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引进主城区冷链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及完善区域配送网络,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冷藏运输车,加快发展有配送功能的果蔬等冷藏库,配套发展肉类、水产品等冷冻库;加强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应用,支持大宗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设备建设和流程管理、标准对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完善储备商品管理制度,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健全应急保供体系,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坚持县级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储备的引导作用,积极优化商业代储企业及商业结构,加强应急保供日常管理,保障储备物资数量真实、质量可靠、调运可行。重点做好大米、食用油、食糖、猪肉、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工作。推进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巩固完善产销链条,确保市场供应。推进保供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工作,掌握市场供应动态,增强市场异常波动的预警、分析、处置能力。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建立服务于生产和消费的逆向物流网络,重点推动包装物、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等生活废弃物和报废工程机械、农作物秸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等有使用价值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统一使用和管理专用回收运输车辆,提高回收物品的收集、分拣、加工、搬运、仓储、包装、维修等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妥善处置、循环利用、无害环保。

积极发展生活相关专业物流。促进家电、服装、烟草、图书、汽车、钢材、散装水泥、家居建材、粮食、餐饮主食等专业物流发展,满足流通专业化发展需要。

第四节提升商贸物流现代化水平

支持培育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等新模式,积极发展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等物流衍生服务。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制订共同配送、冷链物流、物流管理及服务等地方标准,大力推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推广使用标准化现代物流装备,建设标准化仓库,培育商贸物流标准化重点企业和管理品牌。提高商贸物流社会化水平,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物流信息网络。提升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配送网点信息互联,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第五节推进仓储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仓储业转型升级,推进仓储物流设施集约化布局,推进仓储物流装备技术现代化进程,推进仓储业信息化管理,推进物流配送体系智慧化建设。推进仓储业多元化发展,推进传统仓储向加工配送、商品库存控制、增值服务的现代仓储转变。鼓励仓储企业和物流企业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配送(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务。鼓励仓储企业发展网络化仓储配送,支持有条件的仓储企业规范开展质押监管等供应链融资服务。推进各类仓储设施互动融合,协调发展。

第八章提质发展电子商务,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体系,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6亿元,网络零售额达到26亿元。

第一节提质特色电商平台

加快建设彭水电商产业园。支持和鼓励利用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开展定向招商,打造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业园、孵化中心、众创空间等,争创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

升级“彭水赶场”平台。加快“彭水赶场”电子商务平台改版升级应用,拓宽服务范围,形成覆盖全域产业的服务体系,有效聚集各类电子商务企业、淘宝、微信商城等各类网店;依托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彭水特产馆,鼓励发展专业功能独特、生态系统健全、可开发性和成长性好、集聚辐射力和创新力强的电商平台。

建设电商企业孵化平台。按照“政府+协会+网商+企业”的园区发展模式,结合电商企业需求,合理配置IT服务、代运营、咨询培训、摄影、会计代账、法律咨询、广告传媒、快递、数据处理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支持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电商大数据平台,提升电商大数据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实现农产品精准营销。建立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引入金融产品支持,组织策划论坛、讲座、沙龙等交流学习活动,加大对园区和入驻企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拓展升级彭水网货基地。支持基地面向渝鄂黔毗邻地区拓展货源,进一步提升网货基础辐射带动力,丰富网货产品体系,建成区域性电商产品孵化基地。

加快电商企业主体培育。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在彭水县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区域运营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3—5家,对市内外大型企业到彭水县投资建设电商项目的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网商(微商)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培育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网商(微商)20家以上。

第二节拓展培育电商产品

提高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培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强现代化供应链在制造业的应用,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支持制造业企业“上网触电”,开展“爱心购”“彭水赶场赶年节”等活动,支持自建平台或通过第三方平台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加强网络消费品工业生产,围绕网络消费特点,深挖彭水消费品工业的潜力和优势,加大消费工业品、食品调味品、民族服饰、竹编、棕编等旅游产品和传统工艺产品规模生产和网络销售,着力打造消费品工业网销品牌产品及其生产基地(园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3—5个“拳头”网销农产品。推广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提升企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的应用水平,依托电子商务消费大数据,以销定产,打造线下网货定制生产基地,以新零售带动新制造。

第三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融入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世界苗乡、彭水赶场”电子商务平台和本土电商经营主体,形成村村有电子商务,户户有人带动的发展局面。大力推动农产品上行,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改造,推动“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农产品网上销售,打造3个以上网货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彭水赶场”平台全产业链覆盖升级,培育壮大特色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在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彭水特产馆,进一步探索“基地+城市社区”的直配模式,力促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卖得远。着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降本增效,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电商服务、快递物流、冷链集配体系全覆盖。加强县级公共品牌“九黎源”“彭水赶场”等农村电商品牌培育,实施农村电商品牌工程,梳理出5个网货大品类“拳头”产品,20个中品类和100个小品类产品,分类进行产业培育和品牌推广。通过电子商务探索发展集团采购、订单农业,推动农村产品进社区、进学校、进超市、进食堂等,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消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建立电子商务站点与农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到2025年,建成乡镇全覆盖电商综合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电商服务点,培养10000名以上新型农村电商人员,努力实现“农户坐在家里卖产品,放下锄头当电商”。

第四节升级电商支撑体系

升级电商服务体系。支持乡镇(街道)建设完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村(社区)建设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设施。大力开展网店建设、数据分析、仓储管理、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售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和代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业,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培育引进一批专业化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商。促进电子商务与金融融合发展,创新电子商务金融模式,鼓励电商平台依法合规开展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等服务。

升级电商人才体系。建立可持续的电商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中心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建立合作培训模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实训基地。整合干部教育、人力社保、商务、农业、移民等培训资源,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结合“千店带万户”战略提升行动,多渠道开展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养电子商务职业技术人才大军。构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培训组织体系,探索常态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加大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专家引进力度。

升级电商供应链体系。加强农村电商品牌培育,实施农村电商品牌工程,带动网销农产品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改造,重点培育拳头农产品品类,农村电商产品生产基本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加快特色农产品网货生产基地建设,升级建设物流配送乡村线路,完善电商集配中心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升级电商营销体系。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在城市商圈、城市社区试点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建立社区农产品直供系统。组织开展“山货上头条”、网络直播,培育“乡土网红”等营销推广活动。

升级电商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精选1—2个主打农产品,建设信息共享、源头追溯等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广应用“一品一码”“一户一码”等技术,基本实现县域内原生态产品有记录、质量可监管。

第五节加快发展电商物流

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企业在彭水建设快件处理中心及陆运集散中心。优化落实电子商务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1—2家快递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支持建设电子商务云仓、共享仓库等管理规范、自动化水平高的电子商务公共仓储,推进仓配一体化。整合完善城乡快递物流网络,建设快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以快递实体门店、智能快件箱等为载体的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发展城乡一体化共同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鼓励快递、物流企业整合往返干线运输,开展农村支线集中配送。推进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加工区的冷藏保温仓储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电子商务集配中心和农产品主产地田间市场。

第六节引导电商行业自律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规律的治理机制与监管体系。推进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查处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电子商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政企合作,掌握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状况,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网上治理体系。以电子商务企业和服务单位为依托,成立彭水电子商务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组织和服务县内传统企业开办电子商务应用业务,形成技术、人才培训、交流、咨询、金融、监督等要素集聚效应,营造电商产业发展良好的运营环境。

专栏15 电子商务重点项目

电商产业园:位于新城区,建筑面积1.2万㎡,集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打造以农副产品、商贸物流、生态旅游为主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建设线上线下产品体验中心、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等,打造成为市级特色电商产业园。

网络直播基地:建筑面积3000建设具有彭水特色的电商产业直播基地,实现直播带货、网红培训等。

电子商务孵化平台:依托电商产业园,打造电商企业办公中心、孵化中心、数据中心、会议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电商外包基地等孵化功能载体。

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依托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立面向企业、网货、农户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整合涉农电商数据,优化电商服务环境。

电商应用平台:“彭水赶场”等电商平台。

第九章健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流通示范区

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农村流通网络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供应链,构建布局合理、服务健全、流通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流通示范区。

第一节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

充分发挥生态农产品优势,加快推进建设渝鄂黔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构建完善农产品市场布局,在彭水新城建设公益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力争在红薯、高山蔬菜、中药材等较大规模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城区菜市场等鲜活农产品市场,建设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乡镇农贸市场和城区菜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落实公益性农批市场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规范完善农贸市场以及农产品零售终端的经营管理。

专栏16 部分重点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表

序号

市场名称

市场类别

主要经营范围

占地面积(m2

营业面积(m2)

规划类型

1

奥华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1000

1600

改造提升

2

安民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600

1000

改造提升

3

渔塘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600

620

改造提升

4

永盛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900

1300

改造提升

5

城北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800

800

改造提升

6

金山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1200

1200

改造提升

7

南门洞菜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800

1200

改造提升

8

张家坝农贸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1200

1200

规划

9

靛水农贸市场

综合市场

食品、生活用品

1200

1200

规划

第二节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开展农商对接,大力推广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网对接、农展对接、农厂对接、农校对接、社区支持农业(CAS)、集团消费形式对接等产销对接模式。推进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学校食堂等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的产销关系,发展联合采购。鼓励农产品市场及批发商建设销地加工配送中心,支持批发商与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与农民直接相关的流通主体成长。整合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鼓励在摩围山等景区景点、饭馆饭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开辟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完善土特产品销售网络。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结合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支持农产品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标准化改造,促进农产品冷链与供应链、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加强农产品冷链全产业链管理,实现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全流程无缝对接。推行肉类、水产全程冷链,积极推动果蔬冷链物流,推广“冷链+终端电子货柜”仓储配送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及配送体系,容量达到5万方。

第三节积极发展现代供应链

引导供销、邮政、传统商贸流通等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传统商品批发零售向线上线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转变,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传统批发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转变。支持连锁商贸流通企业向乡村下沉,拓展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和覆盖范围。鼓励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围绕优质特色农产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培育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协同高效、利益共享的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引导大型电商、流通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增强农村实体店铺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节着力培育农村流通主体

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推动连锁经营。支持国有流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引导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经营活动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延伸。开展新型农村商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挖掘培育一批农村商业带头人。鼓励从事运销批发经营的商贩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形成各类创新性规模化农村市场流通主体40个。

第十章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依托“3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建设,及重庆建设国家级重点流通节点城市,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商贸联动发展,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稳定在1500万美元左右。

第一节全面提升对外交往水平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承接市内重要开放平台辐射带动,聚焦绿色食品、农业、旅游、环保、文化、服务贸易等领域,培育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建设苗族文化对外展示窗口。深化与新加坡、白俄罗斯、匈牙利等“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努力提升在中西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着力推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彭水,加强与新加坡在经贸、投资、交通物流、智慧城市建设、科教、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大力推广“世界苗乡”品牌价值,增强全球影响力,围绕东南亚、欧美、日俄韩等目标市场,发挥华裔华侨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国际品牌营销。积极参与承办国际展会赛事活动,织密交流网络,丰富国际交流载体,壮大国际化产业,密切国际往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依托渝湘高铁、渝湘高速等重要通道,携手市内都市区等发达区县,聚焦通道经济、站点经济,加强商贸供应链物流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对接重庆自贸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重大开发开放平台,谋划彭水对外开放合作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探索“园区共建、项目共管、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支持异地保税仓库、合作园区建设。

第二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打造川渝非毗邻地区合作样板。积极融入市域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积极签约一批互补性强、有合作空间的友好合作城市,持续加强与四川省阆中市、西昌市等友好城市开展经贸交流、企业协作、旅游联动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友好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力承接优质产业和产业集群转移,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对接成都高新产业示范区、重庆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推动成渝重大平台功能向彭水延伸和拓展。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等优势服务业。加强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第三节推动渝东南联动协同发展

联动武隆、黔江、酉阳、秀山、石柱、沿河、务川等周边区县,共同开发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旅游资源,整体打造渝东南文旅融合示范区。积极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商贸业发展,加强渝东南商业规划布局的战略性合作,促进商贸互联互通。协作拓展渝东南商贸物流发展领域,依托乌江航道、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彭酉高速及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货物物流、电子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铁路物流和多式联运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通道建设,联合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及面向周边省市连接长江流域的重要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立足渝东南、联动主城都市区、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商贸物流中心,推动渝东南建成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商业功能区重要的商贸物流增长极。

第四节强化渝鄂黔省际边贸合作

发挥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作用,全面落实渝黔合作内容,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区域发展整体能级。拓展与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市毗邻地区合作空间,深化与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合作,瞄准数字经济、特色农产品、大健康、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深化与渝鄂黔、武陵山区周边县域的商贸合作交流,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加强商品流通、会展经济等方面合作,建立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合作或轮流举办品牌会展。深化边贸旅游合作,策划推介一批主题边贸旅游线路,加强边贸旅游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扩大边贸旅游消费。

第五节积极培育特色开放型经济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旅游线、产业链、农产区为连接,挖掘推进路径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强化“文旅+”深度融合引领,推动农业与文旅、工业与文旅、商贸与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以医养抗衰、高端体验、研学旅行、商务会展、高峰论坛、节赛活动等新产品为核心的旅游新业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景区的合作,拓展韩国、东盟、欧美乃至非洲等国际市场,提升旅游国际化开放水平。

培育外向型特色工业。坚持把工业作为开放的重头戏,做大盘强外向型特色工业集群,进一步促进胶鞋、板材、服装等加工业产品大量出口。依托资源、产业、乡情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和重庆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支持拥有自主创新品牌的企业走出去建立分支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强跨区域产品技术合作。培育进出口企业。

发展外向型特色效益农业。重点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打造彭水苕粉、紫苏油、山茶油、蔬菜等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高山蔬菜、高山茶叶等出口创汇品牌。着力推进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强化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国际推广,推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培育辐射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需求和转型升级为导向,构建以现代物流、专业服务、跨境电商、售后服务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积极发展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等金融业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培育信息技术、商务咨询、文化创意等创新创意型产业。

第六节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建立进口商品直销、分销渠道或进口商品展示平台,畅通国外商品国内销售渠道。引导和支持内贸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发展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鼓励线上线下跨境交易模式,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

加快推动外贸方式优化。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巩固和发展一般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发展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加快培育外贸出口新产品,积极创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以东盟为重点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创新发展服务贸易,重点培育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发展。积极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远程医疗、数据处理、劳务、工业设计、医药研发等领域服务外包。做优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积极培育外贸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争创“双百”活动,加强对百强企业和百佳企业的培育,建设外贸企业核心队伍。重点扶持出口导向型大企业,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大型企业。积极扶持中小外贸企业成长壮大,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规模效益型、科技创新型、持续成长型的“小巨人”外贸企业,引导和协调“小巨人”企业进入大企业发展体系,形成科学的企业规模梯次结构。到2025年,累计培育1—2家进出口额超500万美元的外贸企业。

第七节全面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按照“高端、高新、优质”的总体要求,坚持“数量”与“质量”结合、“引资”与“引智”结合,进一步扩大引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生态旅游业、生态效益农业等,全面推动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创新外资利用方式,注重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同步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等。壮大利用外资规模,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示范效应,加大重点优势产业利用外资力度。推动招商引资由资源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优化引资结构,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开展投资、品牌与技术上的合作。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一口受理”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提供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


第四篇强化商贸规划实施管理


建立健全商贸服务发展实施机制,形成推动商务发展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十一章优化完善商贸治理体系

第一节加强商贸主体创新培育

积极引进培育商贸服务、物流、大型专业市场等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积极推进商贸企业建立品牌培育体系,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创建国家级、市级商贸品牌。到2025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个体)达到220家。健全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体系,指导支持中小微商务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壮大中小微商务企业群体,增强商务发展活力。鼓励小微商贸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实现抱团发展。

第二节全面优化商贸发展环境

改革创新商贸监管机制,推进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现并清理商务领域市场环节的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推动实现“非禁即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对成品油流通、报废机动车、商业单用途预付卡等规范管理。探索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模式。健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商务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信用审查程序、信用公示制度、失信惩戒机制,创建一批“诚信经营”示范街、店、企业。加强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市场运行预测预警,加强重要商品追溯管理,推动流通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第三节加强商贸行业协会建设

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商务领域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引导商贸行业协会建立完善行规行约及行业标准。提升电子商务协会、餐饮协会等行业协会现代化运作水平,打造现代化的商贸资源整合平台,引领商业升级。


第十二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第一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研究商务发展战略、分析商务发展形势、研究商务发展重大政策、推进商务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实施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商贸、会展、物流、旅游、交通等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共同对重大项目及涉及政府扶助资金运用的决策进行协同研究,扎实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发挥投资对稳定商贸增长的关键性作用,鼓励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商贸项目投资营运。坚持以规划落实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完善“十四五”重大商贸业项目库,坚持商贸综合体、大型专业市场等重大商贸项目实行商业开发商制度,发挥重大项目对转变商贸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转型的带动作用。强化政府项目监管,提高政府投资收益,提高对社会资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投资人权益,增强社会投资信心。

第三节加强资金政策扶持

加大财税和价格政策支持力度,争取落实市级内贸资金更大规模支持彭水商贸业;扩大县级商业发展资金和城市建设配套商业专项资金规模。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进一步推进工商用电用气同价;有效运用土地政策,地方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民生商业设施等流通基础设施用地,应优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予以保障。

第四节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加强与全市商贸业发展规划、彭水“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本规划精神,出台配套措施,统筹推进辖区商贸业发展。完善规划调控体系,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衔接,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规划实施过程中宏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调整并及时发布规划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


附表:彭水县“十四五”商务领域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



附表

彭水县“十四五”商务领域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地址

项目定位与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

建设

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十四五投资(万元)

十四五工作目标

商业中心建设

1

新城商业综合体项目

新城区

新建新城商业综合体50000平米,集时尚品牌购物、旅游商品购物、特色品牌餐饮、星级商务酒店、商务办公、金融服务、会议与展览、文化娱乐、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商贸中心。

新建

2022-2025

50000

50000

基本建成

2

新城智慧商圈建设项目

新城区

优化商圈交通布局,实现人车分流,优化商业业态、业种,推动智慧商圈建设,有序规划商圈移动摊位运营管理,加强商业信息技术运用,优化提升商圈消费环境。

续建

2020-2025

20000

20000

基本建成

特色商业名街名镇

3

九黎美食街

九黎城区

新建九黎城美食街,突出民俗风情文化,传承苗族特色菜品,打造中华美食街。

新建

2022-2030

100000

30000

商品专业市场

4

新城汽摩中心

新城

占地12000m²,集多个品牌汽车4S店,建设集乘用车、商用车、二手车交易,上户服务,维修、保养、美容,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汽车专业市场。

新建

2022-2025

100000

100000

全面完成招商引资并完成项目

商贸物流设施

5

新城现代物流园(含集中统一配送中心)

新城区

新建占地2.4平方公里新城物流园,建设集仓储、物流配送、集中统一配送、冷链为一体的新城物流园区。

新建

2022-2030

300000

100000

完成一期工程,总投资10亿元

6

下塘港口过渡性物流中心

彭水县汉葭街道下塘码头

新建下塘港口过渡性物流中心50000m²,建设仓储物流相关设施。

新建

2021-2022

5000

2000

完成前期工程

特种商业

7

加油站建设

彭水县

新规划11座加油站,扩建4座加油站,迁建4座加油站,调整规划年限7座加油站。

新建改建

2021-2025

20000

20000

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