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关于征求《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征求意见稿)》意见
日期:2021-06-01
语音播报
分享:
字号 :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现将市生态环境局衔接性审查合格后修改的《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请于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30天)前将修改意见或建议反馈我局,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反馈意见受理方式:电子邮箱:804461602@qq.com;电话:78442776;传真:78491219;通讯地址:彭水县靛水街道五湖社区;邮编:409614。



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  征  求  意  见  稿  )


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局

二〇二一年六月


  

  

  

前  言  1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3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3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较大压力  9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  11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4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4

第三节  主要目标  16

第三章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牵引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

第一节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20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21

第三节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23

第四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  24

第五节  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25

第四章  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8

第一节  改善水环境质量  28

第二节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0

第三节  管控噪声环境影响  32

第四节  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34

第五节  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  36

第五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筑牢武陵山区生态屏障  40

第一节  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40

第二节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42

第三节  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  44

第四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45

第六章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  47

第一节  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47

第二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49

第三节  防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  50

第四节  提升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  51

第五节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  52

第七章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54

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54

第二节  提高精准治污能力  56

第三节  提高科学治污能力  57

第四节  提高依法治污能力  58

第三节  加强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59

第八章  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62

第九章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64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6-2020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及重要会议中强调,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建设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推进成渝两地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陈敏尔书记对彭水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重庆“十四五”发展的战略定位,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源头管控,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努力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要全面落实河长制、塘长制和林长制,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习近平总书记和陈敏尔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彭水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为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彭水自治县为渝东南中心地带,也是乌江下游绿色生态屏障和渝东南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陈敏尔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争当排头兵。彭水自治县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彭水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彭水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相关专项规划、政策措施时应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协调。本规划期限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形

“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向污染宣战。彭水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庆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措施最实、效果最显著的五年,“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已得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质量发展走出绿色双赢之路。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机遇期,必须认清形势,攻坚克难,抓住机遇,让彭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声更静、土更洁、环境更安全,切实筑牢武陵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构建特色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稳步迈向2035年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彭水远景目标。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陈敏尔书记在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重大制度的实施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环保体系逐步形成。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十进”活动、开展“六五”环境日活动、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系列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和行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全县主旋律。

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完成全县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方案编制;成立县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强化管理机构、人员保障,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408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61.5%,较2015年提高37.8%;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499.167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8.4%。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累计完成城北隧道至彭水东裸土裸岩治理、城区乌江明珠至两江桥等7个绿化工程;完成矿山修复约100公顷,治理石漠化30.5km2,治理水土流失263.43km2。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国土复绿行动,乌江下游“绿色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更加宜居

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环保“五大行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擦亮“生态”名片,助推绿色发展。2020年全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41.15%6.32%21.08%22.6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9天、优良率达98%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河流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土壤、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绿色发展翻开新篇章。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有关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项目5个;大力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建设,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清洁能源等生态工业集群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生态旅游业实现量与质的飞跃,阿依河成功创建5A景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乌江画廊等景区提升工程;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县共拥有“彭水紫苏油”“彭水晶丝苕粉”“彭水猕猴桃”“彭水响李”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5件,数量居全市第一。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风电、水电站项目,现已开发建设水电站31个。2020年全县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0%  

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以解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乌、郁江两江流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乌江“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让江水越来越清,岸边越来越美。印发《彭水自治县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制定总体整改方案1个、专项整改(子)方案18个、问题整改措施清单11个。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市级环保集中督察、长江经济带暗访暗拍、全市央督整改专项核查、“绿盾行动”等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销号。

积累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促进“小环保”真正转变为“大环保”新格局。“夯实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一竿子插到底”,实施精准化、科学化治理,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年评估”效果追踪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县形成全民齐抓共建环保的良好氛围。

专栏1 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单位)

指标属性

2020

目标值

2020年实际值

是否完成目标

备注

生态空间

1

生态保护红线

约束

遵守

已划定


2

耕地、林地、森林三条红线

约束

遵守

已修订


3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约束

46.7

36.21

/

由于受保护地区内所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面积统计工作量较大,暂未确定最终成果,现统计比例36.21%仅为生态保护红线占行政区国土面积的百分比。

4

规划环评执行率达100%

约束

100

100


生态经济

1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约束

≤0.7

≤0.37


2

单位GDP用水量(吨/万元)

约束

≤50

41.16


3

工业用水重复率(%)

约束

≥80

85


4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

约束

≥95

/

实际指标更改为规模划化畜禽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2020年实际值为90%,2025年目标值为80%(评价指标变化)

生态环境

1

环境空气质量

约束

按功能

区达标

优良天数359天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约束

按功能

区达标

乌江水质综合达到Ⅱ类,郁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次级河流水质均达Ⅱ类以上


3

土壤环境质量

约束

按功能

区达标

按功能

区达标


4

声环境质量

约束

按功能

区达标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昼间等效声级63.8分贝;区域噪声昼间等效声级52.2分贝;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昼间等效声级58.7分贝、夜间等效声级48.6分贝,均在考核限值标准内。


5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约束

完成市下达目标

完成市下达目标


6

环境事故有效响应及处理率(%)

约束

100

100


7

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约束


生态生活

1

村镇饮用水卫生达标率(%)

约束

100

61.11(枯水期);

48.14(丰水期)

由于部分乡镇供水设备陈旧、消毒设施不完善、制供水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乏自检能力等原因,导致乡镇饮水监测合格率偏低。

2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约束

≥85

≥85


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约束

≥85

100


4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

约束

≥55

≥55


生态制度

1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约束

编制


因创建指标发生变化,创建工作暂时搁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

2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约束

≥20

严格对标对表市级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度分值设置不低于市级设置分值,并对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统筹考核,确保年度总分值不低于20分。

3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达(%)

约束

100

100


4

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占比(%)

约束

≥80

因创建指标发生变化,创建工作暂时搁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较大压力

统筹发展与保护的难度增加。彭水县经济基础薄弱,县级财源单一,收入总量较小,增长乏力,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发展需求大。彭水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的交叉褶皱地带,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由于保护区面积过大,开发利用空间小,重大项目难以落地实施,工业经济薄弱、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效益不高,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财政支出基本靠中央和市级财政专项投入和转移支付,在生态建设项目上的投入明显不足,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任务艰巨。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成效还不稳固。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逐步成为全县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臭氧污染日益突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难度较大。黑臭水体长治常清刚刚起步,部分流域水质难以长期稳定达到水功能区要求。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复杂性的特点,风险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全县石漠化、水土流失、河流岸线开发等建设活动造成生态破坏、挤占生态空间等突出问题,自然保护地还有诸多历史问题亟待解决。

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点多面广。环境风险类型和成因多样化、复杂化,全县生态环境潜在问题多、信访投诉多,安全隐患多。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难度大,污水处理厂、通信基站等项目建设引发的“邻避”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投诉举报量大,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敏感性日益增加,对环境风险容忍度越来越低,环境维权意识越来越高,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保护领导责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落实不够,污染治理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渠道还不畅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偏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不健全、人数不足,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整个监测监管智慧化水平有待提高。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制度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等还不健全,生态文明改革落地见效还需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政策和长效机制还欠缺,综合管理、精细化和高水平管理水平依然薄弱。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机遇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明确提出,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市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陈敏尔书记调研彭水时强调的内容,为加快建设美丽彭水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重要机遇。党中央作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彭水县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联结点,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要立足“民族、生态、文化”等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特色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带来重要机遇。重庆深入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蕴含着历史性重大机遇。彭水作为渝东南城镇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致力于科学把握“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武陵山区,联动周边地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联防联控机制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发展绿色经济、提供绿色产品,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把彭水打造成渝东南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的集散中心。“十四五”时期,各种利好政策叠加落地,要素动能集聚涌现,尤其是渝湘高铁主城至黔江段开工建设,将彭水拉入了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国家“八纵八横”厦渝主通道,势必加速资源优势、要素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势必推动彭水在“从全局谋划一域”上争得更多主动,在“以一域服务全局”上发挥更大力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压力高位舒缓。“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发展物质基础更为雄厚,四大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全面推动节能环保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进一步收窄,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明显回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环保认识逐渐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形成,公众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迅速提高,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机遇。生态环境压力的舒缓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供了契机。

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已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均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十四五”时期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社会对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形成,公众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契机。

综上,“十四五”时期,彭水县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这一时期,既要看到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也要意识到全县四大结构调整仍处于攻坚克难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还不稳固。彭水县“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树立新思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水、气、土壤、农村等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加快解决城乡环境不平衡难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切实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充分实现彭水县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中的绿色发展示范作用,推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治、共享。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以人本,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吃透上情、把握实情、倾听民情、了解外情。将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群健康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制约转型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系统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多污染物共同削减、多环境要素协同改善,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为全县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系统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全面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统筹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治理,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风险防控,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

坚持共建共保深化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一区两群”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做到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筑牢武陵山区生态屏障。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生态环保领域体制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治理和监督,激励与约束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国土开发利用高效。乌江、郁江岸线过度开发等资源破坏基本得到恢复,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基本得到治理,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5%(现状)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保持稳定。

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率在2020年基础上降低XX%,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在2020年基础上降低XX%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县城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59天以上,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乌江、郁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诸佛江、长溪河等次级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噪声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区域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实施环境质量与污染减排挂钩机制,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强化重点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减排责任,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到202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在202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XX%XX%以上,氮氧化物削减XX%,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下降率在XX%以上。

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5%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2025年,确立建设“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体制保障,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35年,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武陵山区生态屏障全面筑牢,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之地基本建成。

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反映生态格局优化、生态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化培育和体制机制建设。彭水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风险防控5大类20项指标。

专栏2 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

领域

序号

指标

单位

类型

2020年现状值

2025年目标值

生态保护修复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

%

约束性

38.4

稳步提升

2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

约束性



3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61.5


4

生物多样性


预期性

稳步提升

稳步提升

5

城镇建区绿化覆盖率

%

预期性



碳减排

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

约束性



7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

约束性



8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

%

预期性



环境质量改善

9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约束性

359


10

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

μg/m3

约束性

24


11

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

-

约束性

100


12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约束性

100


13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预期性

10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4

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

%

约束性

49.7


15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下降率

%

约束性

7


16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率

%

约束性

3.3


17

氨氮排放量下降率

%

约束性

5.2


环境风险防控

18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约束性

85

95

19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

约束性

85

95

20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

%

约束性

100


  


  

第三章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牵引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彭水县区域优势,推进形成“一区两群”绿色协同发展格局。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深化绿色创新驱动,利用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让环境友好产业和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低碳经济,打造绿色发展新增长点。发挥环境信用评价、绿色金融、污染者付费等环境政策对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以削减存量和严控增量为抓手,压减高耗煤产业用煤需求,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项目。严把新建燃煤锅炉准入关与推进淘汰燃煤锅炉,全县建成区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压散煤、换电煤,加强城乡结合部、棚户区燃气设施改造及以气代煤。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立足风能、水能等资源优势,布局抽水蓄能、风电等项目。强化页岩气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让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提高清洁能源在公共交通、货运物流、船舶燃料中的比重。建设智慧能源体系,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节能评估审查,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重点产业能效改造提升,提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推动能源互联网创新。积极引导耗能行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建立健全耗能企业用能承诺信用管理及惩戒机制。积极推动建筑节能,推广应用低能耗建筑技术。稳步推进电能替代,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车船用燃油领域天然气替代,加强港口岸电及LNG充能设施建设。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绿色制造示范体系建设。坚持循环、低碳、无污染等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以健康食品、特色轻工、清洁能源等生态工业集群作为支撑,加快形成中药材加工、苗医苗药等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太极水、自热食品、红薯精深加工等为主的健康食品产业,以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水电、风电等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红薯、烤烟、高山脆红李、猕猴桃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转型,做靓生态旅游,秉承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积极融入大武陵山国际旅游目的地,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美誉度影响力。

利用综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落后产能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不得办理有关手续相关要求。按照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及时依法依规处置环保不达标企业和落后生产企业,督促企业整改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安全生产条件等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产能或企业,立即停产停业整顿或关停退出。逐步淘汰重污染能源燃煤、柴油,鼓励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

落实新建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促转型中的“绿色”引领,严格环境准入源头防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要求。合理布局城乡发展格局,加快产城景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三片区、六重点、多节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耕地总量控制,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妥善处置停产、半停产企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清理闲置土地。

第三节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研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加强达峰目标过程管理,强化形势分析和激励督导,确保达峰目标如期实现。鼓励大型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完成重庆市下达的碳排放配额管理任务,建立项目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机制。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营运车辆和船舶的低碳比例。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加大对二氧化碳减排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的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深入推动低碳发展。强化碳交易市场建设,增加林业及其他生态系统碳汇。严格执行关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确保“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培育生态文化,引导绿色消费,鼓励低碳出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推行“个人低碳计划”,开展“低碳家庭”行动,推进低碳社区建设。

第四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法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为守法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一刀切”做法,保障守法企业正当权益。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超标排放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对稳定达标排放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将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行政许可标准化,持续精简审批环节。

创新绿色金融政策。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在内部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支持将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环境风险等级等指标纳入信贷发放审核流程,增强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内生动力。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根据环境安全需要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健全环境治理付费机制。坚持“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探索“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政府付费+专业化治理”工作机制。开展工业危废和社会源危废收集处置成本调查,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收费标准。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付费机制,综合考虑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户承受能力、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付费标准,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发展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碳汇+”生态产品,让资源环境权益使用者支付费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使保护者得到补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生态康养业,将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生态工业品,使经营者获得收益。

第五节  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把绿色化融入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推进绿色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发展。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与工业制造融合发展,支持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开展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依托大数据产业园优势,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壮大高效农业,推进集约化经营、生态化生产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促进商贸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的绿色转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大力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页岩气、清洁能源作为新能源。开发一批以管廊数据管理中心、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一批以数字化林业、智慧工业园区、智慧照明、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示范县城等智能交通、智能能源。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增和更换的公交车、出租车和公务车推广纯电动车,鼓励个人和单位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车。

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用能企业改进能源开发、转换、输送、储存以及供应环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建材行业、食品工业、水泥行业等重点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提升农田生态系统产出效能。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建立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实验区,实施一批苗王镇虎香薰、火吉果深加工、油茶全产业链、核桃种植及深加工等生态产品供给保障重大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实践模式。实施乡村振兴与生态振兴衔接战略,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1  绿色经济发展重大工程

新能源:在彭水境内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新城内新建数据管理中心3000m²;建设13785G基站。

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建立一批以数字化林业建设、智慧照明中心、智慧医疗、智慧水利监控等为代表的智慧项目。

绿色产业:以红薯、蔬菜、特经等优势产业为主导,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以上;建设九黎中蜂博物馆+蜜蜂文化康养体验园;建成木本油料林基地30万亩;建立油桐、五倍子工业原料林加工厂2个;建立香椿芽、食用菌原料林加工厂2个;加快构建以林药、林经、林菜、林蜂等为重点的林下经济产业基地50万亩;建设油茶种植基地及年产茶油2000吨初加工厂;发展万亩油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线;建设苗王镇虎香薰生产项目;新建年加工10000吨火棘果的饮料、浓缩口服液、代餐粉、精油和果酒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建设育苗基地和核桃基地,核桃深加工厂;建设制衣、制鞋、智能小家电等轻工项目。

文旅:打造一批乌江画廊景区、蚩尤九黎城景区、摩围山景区、阿依林海康养旅游度假区、禅意田园生态旅游、阿依河景区等具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其他:建设市级绿色示范村150个;建成200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和一批地方森林乡村。


  

第四章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常态化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水质,着力解决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早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协同控制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重点污染因子,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为老百姓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加强工业、施工、交通、社会等噪声控制,减少噪声扰民投诉,提高公众满意度,全面营造宁静舒适的城乡环境,保障公众生活品质。完善危险废物、一般固废、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和修复受污染建设用地,让老百姓吃得安心、住得放心。聚集农村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两大领域,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把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改善水环境质量

常态化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保障水环境安全,重点实施沿河排污口整治、城镇管网完善、码头船舶污染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等综合整治。全面摸清彭水段乌江、郁江入河排污口底数,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到2025年完成全县所有排污口排查,完成乌江及郁江干流沿线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快补齐污水管网建设短板,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作,到2025年,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96%以上,乡镇达86%以上。充分实施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及清漂,实现乌江、郁江干线以及重要支流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全覆盖。对所有在用船舶环保治理设施实施改造,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限期予以整改和淘汰。对工业企业、城市及街道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医疗机构、餐饮行业、洗车场、建筑工地和“小散乱”企业等领域、场所逐级排查,深入查找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源头,建立问题清单,持续整改。

提高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科学划分水质目标控制单元,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控制单元和行政区域,完善责任体系,实现乌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将地表水例行监测断面5个(其中:国控考核乌江水系2个,市控考核郁江水系3个)和市控的2个大中型水库点位作为优先控制单元,县控5个例行监测断面作为一般控制单元。综合利用水资源调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水环境质量,同时加强乌江、郁江跨区县(自治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以保家工业园区、页岩气开采区等为重点,开展防渗情况检测评估,统筹推进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公布地下水污染地块清单。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试点,实施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区域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路径,保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强化饮用水水源整治,看齐“长寿不老泉”。以不老泉太极水水质为标杆,强化各级饮用水水源整治,构建良好、和谐、健康的饮用水水源环境。加强县级、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管控、风险防范与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农、林业种植退出一、二级保护区,完成备用饮用水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加强水质监测,到2025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逐步开展分散式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例行监测,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出水水质等饮用水安全状况,并向社会公开。

强化水生态修复工作。完善乌江、郁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河道岸线保护与修复,流域沿线实施生态涵养林、河滨缓冲带等生态工程,巩固乌江、郁江及其主要支流整治成效,总体达到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要求,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流域水质保持良好。保护好乌江、郁江干流与重要支流共同组成的流域生态廊道,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流域生态系统格局。

第二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控制工业污染。县级相关部门对汽车摩托车维修行业、包装印刷行业、家具制造行业、其他典型工业企业等重点行业进行监管,以降低臭氧污染和水泥行业深度治理为重点,推进工业企业以及油品储运销等交通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完成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快淘汰燃煤锅炉和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开展“散乱污”企业分类治理,改造提升一批、集约布局一批、关停并转一批。

控制交通污染。县交通、公安、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开展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开展柴油车整治,开展机动车路检和执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进行管控,同时开展油品质量执法抽检工作。加快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升水陆、铁路比例,降低公路运输货物占比。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制度,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

控制扬尘污染。县城管、住建等部门,以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执行施工工地扬尘控制规范,落实十项强制规定,每年创建(巩固)5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严格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渣场”,控制建筑渣土消纳场扬尘。建立施工单位扬尘控制“黑名单”,将扬尘污染防治情况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并纳入资质等级管理。加强道路冲洗、清扫保洁和养护力度,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0%。严格执行控制城市道路扬尘六项要求,每年创建(巩固)5条扬尘控制示范道路。

控制生活污染。县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部门,以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整治为重点,减少油烟扰民,完成所有公共机构和火锅等餐饮业油烟深度治理,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鼓励低于国家排放标准50%排放。不得在城市建成区、人口集中区域露天焚烧树枝树叶、枯草、垃圾、电子废物、油毡、沥青、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不得在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新产品,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行业应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严格烟花爆竹燃放管理,逐步扩大禁放区域(场所)和限放区域范围,不得在禁止区域和时段燃放烟花爆竹。

增强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应对污染天气实行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与本市和湖北、贵州等省的周边区县在项目会商、预警预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深化县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与县级部门间联合联动,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预警应急处置流程。强化气象观测,采用高炮、火箭等多种方式及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第三节管控噪声环境影响

加强工业噪声整治。现有工业污染源必须积极采用降噪工艺和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标。严肃查处工业企业噪声超标行为,依法缴纳噪声超标环境税。对噪声不达标、居民反映强烈的工业污染源开展整治。新建工业噪声源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必须满足厂界噪声标准,禁止在1类声环境功能区、严格限制在2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产生噪声污染的工业项目。

加强施工噪声控制。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县重点项目、建筑施工等噪声污染防治,强化项目业主方和施工企业噪声防治责任。严格执行夜间作业(2200600)审核制度,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夜间巡查和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夜间违法作业行为。施工单位必须将夜间作业审核情况在受影响的社区内和施工场所予以公示,做好周边群众的沟通协调和解释工作,取得周边群众的谅解。建立夜间违法作业曝光平台,定期向全社会公布严重扰民的工地(开发商、施工单位等)名单。

减少交通噪声扰民。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控制,开展机动车禁鸣专项整治,积极推广使用低噪声车辆。推广改性沥青路面,硬化城乡接合区域道路,县城新(扩)建道路铺设改性沥青路面。彭水新城根据需要配套建设道路声屏障、降噪绿化带。优化完善禁鸣标志设置,规范鸣笛行为,设置违法鸣笛曝光台。加强船舶噪声污染控制,船舶在县城内河航道航行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声响装置,不得习惯性鸣笛。合理规划新开、拓宽道路选址及两侧用地。

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扰民。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扰民。强化社区复合型噪声污染监管,指导社区居民制定社区安静公约,推广限时装修等措施,提高社区居民文明、守法意识,引导社区居民自觉维护良好社区环境,巩固(复查)安静居住小区。开展广场舞、KTV等社会生活噪声专项整治,加强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试期间噪声监管,出重拳严厉打击扰民违法行为。

多部门联合实施“宁静行动”。县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治理建筑违法施工噪声污染、机动车噪声污染等突出问题,宣传倡导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禁鸣区不乱鸣喇叭”的文明驾驶行为,开展“宁静机关”“宁静校园”活动,切实解决和消除一批群众投诉强烈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提升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不乱鸣喇叭文明驾驶意识,改善全县声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第四节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严防农用地土壤污染。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范围和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土壤类型、种植结构等,开展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编制农用地分类清单,实行无风险的优先保护、有风险的风险管控、高风险的治理修复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全县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

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定期对县域内土壤污染状况开展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对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建立风险地块清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按照风险高、中、低依次分区、分类、分阶段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新建工业项目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8类重点行业企业新增用地时,应落实土壤污染防范措施。搬迁关停工业企业应当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未进行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土地流转。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建设,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开展第三方机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到2025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5%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建立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以产业园区、页岩气开采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为重点,开展防渗情况检测评估,统筹推进地下水安全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公布地下水污染地块清单。开展地水下污染修复试点,实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地下水、区域—地块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路径,保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第五节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达标排放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筛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推广适合本地区条件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易维护的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近郊周边农村延伸,因地制宜实施村聚居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小型聚居点和散居农户采用人工湿地、生物塘、农村改厕、户用沼气、化粪池以及储粪还田等多种形式治理分散污水,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完备垃圾设施设备、有成熟治理技术、有稳定保洁队伍、有完善监管制度、有长效资金保障的“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继续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的试点工作。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垃圾处置模式,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管护队伍建设,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严格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管理,优化产业布局,全面禁止在重点水域从事畜禽养殖。大力推进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扎实开展渔业环保问题整改。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养殖饵料利用率。深入实施《彭水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执行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区”管理规定。逐步建立农村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在新农村推行“一池三改”,兴建沼气池,达到农村养殖污染零排放。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田间废弃物回收设施等。

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加大种植业投入结构调整力度,在乌江、郁江沿线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突出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利用方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同时,要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化肥减量化行动等,加强秸秆就地还田利用。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按照“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回收、谁生产谁处置”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全面回收机制。

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广泛开展整治残垣断壁、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引导农户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和农房风貌管控。实施入户道路工程、村庄绿化工程、村庄亮化工程、村庄文化工程等,推进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强化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

专栏2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重大工程

碧水工程:乌江、郁江流域新改扩建5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片区配套管网工程;39个乡镇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工业园区北岸新建污水处理厂工程;乌、郁两江流域内建设15吨以上的鲜薯加工厂污水处理系统50座;对6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配套管网;汉葭街道、保家镇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县城内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蓝天工程:茂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分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废气综合整治项目;32家喷漆行业的深度治理及配套监控设备、224栋房屋的油烟治理;50家餐饮业污染专项整治;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港口码头、船舶等移动源污染治理;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

宁静工程:加强工业、施工、交通、社会生活噪声综合治理。

净土工程:实施污染农田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示范,建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1个;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

固废防治工程:新建危险废物暂存系统;建成100万立方米的标准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红薯渣、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筑垃圾再利用项目;绍庆街道环卫基地建设项目;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美丽农村乡村工程:农村分散区散户污水建设新建化粪池进行处理;建设完善46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收集管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在新农村推行“一池三改”,兴建沼气池,达到农村养殖污染零排放;新建生态拦截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水肥一体化设施、田间废弃物回收设施、农药化肥减量、绿色防控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污水处理等。


  

第五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筑牢武陵山区生态屏障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武陵山区“绿色生态屏障”。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严格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保护好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持续推进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采矿区等生态退化区域治理工程,打造“水系生态”美丽岸线和“山系生态”美丽林带。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全面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增强城市生态品质。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施严格管控,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加强建设用地管控,与主导功能不相符合的新增建设项目占用已有的农业用地应逐步退出,恢复生态用途。严格限制农业开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鼓励生态空间内其他用途向有利于生态功能提升的方向转变。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思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县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县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8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类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严格按照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等管理规定进行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优先开展生态功能受损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活动,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管控单元应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及相关负面清单要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彭水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99.1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比例38.49%

专栏3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1、优先保护单元: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主要包含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全县划分优先保护单元9个。

2、重点管控单元:指人口密集、资源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主要包含人口密集的城镇规划区和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全县划分重点管控单元4个。

3、一般管控单元:指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衔接乡镇边界形成的管控单元。全县划分一般管控单元5个。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依法依规解决茂云山、七跃山等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设置不合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修编和勘界定标。强化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估、考核和监督,持续开展“绿盾”行动。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强化全县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2025年,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达xx%

第二节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对25°以上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对疏林地实施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对未成林地实施补植管护和低效林改造,对宜林荒山和无立木林地实施人工造林。加强长溪河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摩围山(茂云山)、七跃山、芙蓉江黑叶猴等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5%(现状)以上。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严格保护公益林地,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林火智能监控系统。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评估,建立湿地资源数据档案和湿地名录,因地制宜实施镇级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下游、主要入河口等区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加强河流湖库库湿地自然湿地岸线维护,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80%。推进乌江和郁江流域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湿地公园。积极培育湿地生态产业,持续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示范建设。

专栏4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林工程10万亩,森林抚育项目100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林2200亩。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20万亩。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立保障苗圃1000亩。建设乌江画廊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1个,郁江流域市级湿地公园5个。

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两岸青山低效林改造,两岸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乌江、郁江、九曲河、中小河流、湖库等综合治理工程。

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严守城市绿化,加强古树名木等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建设城市森林公园、环城林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推进城市立体绿化美化,扮靓城市“衣装”,因地制宜实施及屋顶绿化美化、墙体垂直绿化、市政设施立体绿化美化、边坡绿化美化等。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XX%

第三节  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

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依托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市级每年下达的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切实把握水土保持方案质量,督促生产建设项目业主自主验收报备,每年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加强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报批落实、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核查处理疑似水土保持违法项目。按照“应收尽收”原则,持续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力度。202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xkm2

岩溶石漠化治理。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出更多彭水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与建设的治理模式,如开展坡耕地退耕还林,实施经济林、天然林、公益林等封育保护工程,进一步打造阿依河景区公路沿线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摩围山景区公路沿线石漠化治理区,把国土绿化提升与农村种植业结构深度调整相结合,提高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快农林复合型综合治理模式在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到2025年,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20万亩。

矿山生态修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要求,开展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植被恢复和复垦,优先实施位于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露天矿山堆场、已经硬化的工业广场等易复耕复绿,高速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的三类矿山,逐步实施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修复治理,到2025年,完成矿山修复400万亩。坚持“边建设、边开采”,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引导开展治理工作,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或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相关标准的矿山,形成绿色矿山建设自评报告,并委托第三方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现场评估,做好矿山环境整治和植被恢复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到2025年,完成400亩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创建市级绿色矿山xx个。

专栏5  生态退化治理修复工程

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方式实施石漠化生态治理20万亩。构建以林药、林经、林菜、林蜂等为重点的林下经济产业基地5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万亩,营造公益林15万亩。

矿山生态修复:完成400亩的历史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煤矿矸石山、露天采石场、矿山废弃地面积约0.6万亩进行植被恢复和复垦。

第四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自然保护区、重点流域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和观测样区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构建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摸清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做法,识别保护空缺。

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围绕“摩围山(茂云山)、七跃山”等森林生态系统,“乌江、郁江”等流域生态系统,全面保护珍稀物种及自然生境,推进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加强“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银杏”等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特有珍稀植物及其余古树名木的就地保护,加强黑叶猴、大鲵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加强彭水乌江•长溪河鱼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深入开展“十四五”绿盾行动,严厉打击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强化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禁止捕猎或进行其他妨碍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及破坏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活动;全面做好两江流域禁捕工作,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推动生态状况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报告体系和控制技术体系、外来物种生物防治技术方法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构建全县热点问题调查评估及监管应对机制,开展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调查与评估。对造成重大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开展治理和清除。


  

第六章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性和全面性,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涉及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立足预防,针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辐射与放射、重金属污染、医疗废物等生态环境风险要素,建立完善全过程、多层级风险防控体系。妥善解决群众信访投诉问题,拓展新媒体诉求反应方式,破解生态环境问题“邻避”现象,有效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

第一节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环境风险评估。推动环境风险评估论证,加强环境风险事前防范。依法督促各环境风险单位编制、更新环境风险评估,及时新编修订政府、环保系统类预案。实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管理,依法督促环境风险隐患单位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深入开展“两会一节”“汛期”等环境安全专项行动,排查整改环境安全隐患。积极推进环境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严格按照“五个第一时间”要求和“三不放过”原则,开展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等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动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化、动态化。

建设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全面推进各环境风险单位环境风险信息登记、“一源一事一案”编制、岗位应急卡片制作、案例视频制作。强化落实环境安全责任,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紧盯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要环节,坚决防范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建立长效机制,对风险隐患单位进行常态化管理,定期更新有关环境风险管理信息,实时销号。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涉重金属企业、码头环境安全风险精准化排查治理,着力抓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安全管控。完善工业园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针对性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强化应急响应管理。深入推动县级部门、相邻区县之间签署应急联动协议,及时修订应急联动制度,推进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分析和调度等信息共享,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巩固与安全监管、公安消防、交通管理、水务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成果,定期开展事件会商、联合培训和应急演练,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职能职责。不断巩固“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家支持、社会救援”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机制,持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网络。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生态风险评估与论证,优化生态风险评估制度,维护和重建生态系统的统一、生物多样性和恢复能力。强化生态环境风险监管与监测体系,抓好抓实线下监管与线上监测工作,守住生态风险的底线,贯彻、提升生态治理的制度效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责任清单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二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加强放射性物质安全监管。加强新申请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督促制定辐射污染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开展辐射工作场所放射性废物、废旧放射源、闲置放射源清查,重点消除历史遗留的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推动废旧放射源回收再利用,确保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闲置放射源100%得到安全处置。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强化电力公司、各通信运营商、铁塔公司主体责任,督促落实优化输变电、5G基站等基础设施环评和“三同时”管理。督促辐射工作单位依法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辐射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监管素质。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建立电磁辐射环境舆情应对机制,夯实电磁环境监管基础。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开展辐射工作场辐射风险评估,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管理,重点监管高风险活动,对辐射风险较低的活动或实践提出豁免管理或简化管理的制度。加强与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动,推动解决放射、辐射安全领域重难点问题。

第三节  防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

推动一般工业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全面摸底调查和整治现有一般工业固废的收集和储存,实现分类、达标存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应当与工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推动煤矸石、尾矿库、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减少一般工业固废堆存量。

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排查、评估、统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合理布局并推进危险废物收集及预设备,贮库,配套危废处理等设施,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巩固完善危险废物跨县转移联单制,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严格许可证制度,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要求,同时督促企业妥善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定期检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严防危险废物二次污染。到2025年,区域内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到转运再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设置区域性收集、中转或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公开曝光违法医疗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到2025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管理。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纽带、集散市场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再生资源行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规范行业运行机制,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和行业转型升级。2025年,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分类收运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X%

第四节  提升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

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严把危险化学品准入关,坚决禁止在乌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全面摸排各行业领域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及时更新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信息系统数据。督促化学品生产企业采取防渗漏、防垮塌等措施,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推进建立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信息共享与追溯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

加强危险化学品水上运输安全管控。推进各有关部门共享危险化学品运输相关基础信息、动态信息,建立完善上下游事故信息通报制度,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进一步强化公安消防、安全监管、环保、水利、交通、海事、应急等部门应急救援力量,指导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装卸;强化水上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配备水上环境大型应急救援船舶,打造专业水上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运输企业建立与自身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应急预案,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与危险化学品运输。

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严格按照相关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国家标准要求审批新建项目,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执行建设项目重金属排放“等量替代”或“减量替代”制度,挖掘减排潜力,完成市级下达的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减排目标。深入推进涉重金属企业规范化整治,加大巡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重行业环境违法行为,防止出现重金属污染环境安全事件。

第五节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

妥善回应处理群众信访投诉。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抓好微信、微博、网络、电话、来信、来访等传统渠道,拓展电视问政、网友提问、媒体网站等新兴诉求反映方式。实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积极推进网上信访,打造一体化受理、分级办理的信访投诉云平台。不断改革完善信访投诉工作机制,统筹管理各渠道的信访投诉,确保有效信访投诉“问题有人接、案件及时办、效果有监督、办结有回应”。

针对性解决一批群访和反复访积案。针对重难点生态环境历史信访积案,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信访积案常态化解机制,落实责任、深入基层、跟踪督办、限期结案,力争积案“清仓见底”。 加强对投诉、信访问题梳理,定期进行分析比对,针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早实施预警。开展“三到位一处理”专项行动,落实领导包案、综合施策化解、规范办理程序,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推动形成依法维权、理性信访的行为习惯。

积极化解“邻避”矛盾。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合会商,充分听取公众意见,避免渠道不畅阻塞民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探索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长效保障机制,消除公众认识误区,增进公众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破除“邻避效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舆论监督和引导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推动力。


  

第七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精准治污能力,精确定位突出环境问题及主要污染源,精准发力,靶向治疗。提高科学治污能力,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确定技术路线和工作节奏,运用科学方法提升治理效率。提高依法治污能力,严格依法审批、依法监管、依法追责,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反对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反对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对立起来。健全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激励引导全体人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担责、终身追责”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印发实施《县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负有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职责的部门,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和岗位,全面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要求。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制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承担污染治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据排污许可证开展日常环境监管。推动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完善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主动公开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实施污染源日常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县政府“督政”工作,强化网格化监管,提高执法水平,提升执法效果。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环境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深化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重点区域、流域协同监管,开展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推进环境司法联动,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全县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提高干部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调动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加强对生态环保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机制,加强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倡导绿色生活,开展城市绿色生活评价,推动消费行为绿色化,推行“光盘行动”,禁止“过度包装”,营造全社会绿色生活新风尚,激励引导全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第二节提高精准治污能力

建成渝东南一流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有序推进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配置辐射监测设施设备,切实提高环境监测和实验室分析能力。加快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应用,深化生态地面监测,持续推进水生生物试点监测,强化生态退化区域监测。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现代感知等新技术在监测监控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指标数量和站点覆盖范围,建立以自动监测为主的监测网络。

健全生态环境统计普查。持续开展环保产业统计、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统计等市级统计调查任务,为精准研判污染物排放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特征和治理措施有效性提供依据。建设污染源普查成果展示系统,实现普查数据便捷查询、展示和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质量,防范统计造假。

深化污染成因分析。完善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和光化学评估监测网、持续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查清重点河流各类排污口底数,开展水质与污染源关联分析,掌握水质变化规律。开展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预报,增强污染追因能力,提高预报精准度,实现预报结果空间化、图形化展示分析,为精准管控、提前应对提供依据。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准确识别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重大公共事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机遇和压力、因势利导提出对策措施。

建设智慧环保。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深化大数据在指挥调度、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深化跨部门、跨行业的生态环境信息合作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大数据共建合作,建设渝东南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示范中心。

第三节提高科学治污能力

筛选推广生态环境治理适用技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颁布的相关领域、相关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宣传推广国家相关领域、相关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低碳技术目录等列出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彭水县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加强生态环境技术评估工作,筛选一批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适合彭水县生态环境特征的技术,开展工程应用示范和规模化验证。

发挥生态环境专家智库作用。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规划、立法或其他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在出台重大政策、发生重大污染事件、环境质量产生波动等敏感时段,邀请专家进行背景、成因解读,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技术评估专家库、排污许可专家库、环境应急专家库等各类专家库在项目评审、技术评估、决策咨询中的作用。

第四节提高依法治污能力

强化环保法治建设。坚持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法规的权威地位。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严格执行落实。落实《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2020年版)》,加强对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的源头治理,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执法事项一律取消。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加快完善生态环保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增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合力。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从严处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乌江、郁江流域环境违法、生态破坏、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坚持铁腕治污,对非法排污、违法处置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等行为,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查处。强化排污者责任,对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排污单位,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协作配合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

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障。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衔接机制。实现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高效衔接,深化“刑责治污”。深化检察机关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专门办案力量建设,提高公益诉讼治理效能。

第三节加强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推动生态共建。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建成“秀美武陵·乌江画廊”生态范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护好重要生态空间和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善生态服务功能。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彭水县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中的绿色发展示范作用,推动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协调机制,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联合检查和执法专项行动。

加强污染共治。建立跨境断面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城镇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大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区域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网络。强化城市间固体废弃物联合处理处置,优化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布局。

深化环境共管。建立区域联席会议机制,加大与周边区县跨界执法沟通合作力度,跨区域开展联合执法,建立联合监管执法机制。搭建生态环境协同预警平台,共享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生态环境安全应急联动机制,构建区域环境应急联防联控体系,制定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共管责任,建立信息共享、资源调配、预警防控、应急监测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协作机制,协同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

促进信息共享。强化生态环境联合监测与数据共享,强化跨县水体监测网络建设,落实跨界断面水质监管数据共享机制、跨界水质监测异常数据协商机制,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共同确定突发环境事件水质监测断面,联合开展预警监测。建设跨县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深化大数据在指挥调度、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深化跨部门、跨行业的生态环境信息合作机制。


  

第八章  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力,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健全项目调度、动态调整等机制,严格项目绩效考核,健全规划落实责任体系,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实施效率,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更好发挥规划的纲领性作用。

建好用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储备库。县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委、水利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住房城乡建委等主管部门要落实中央和市级项目储备制度,以解决相关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流域综合整治。污染治理等重大项目储备。建立开发的、可更新的滚动项目库,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储备项目的动态化、标准化管理,形成建成一批、退出一批、充实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避免“资金多项目”。

多渠道筹措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支持。由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具有相当的公益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同时还应按“污染者负担、受益者分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从国家、企业、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深化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

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价。以强化国家、市级政策为导向,围绕“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建设目标,研究制定和深化落实有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开展项目实施情况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立重大项目评估调整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技术方案的应当按程序适时调整。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对履职不到位、弄虚作假或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建立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县人民政府从总体上组织开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各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生态环境管理网络,明确具体的负责人,确保规划的各项任务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为落实具体措施与项目,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应修订近期及中远期建设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计划,明确阶段目标,并将任务和指标逐项落实到镇街、村社等,再组织力量指导和协作各执行单位具体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任务。


第九章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新定位、新使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努力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争当排头兵,建设“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彭水县必须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形成严密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提升规划实施效能,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分解落实责任。建立规划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台账清单,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强化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将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年度实施要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随意搁置既定规划另起炉灶,确需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修订目标任务的要按程序进行。为了保证生态环境保护与协调发展的可实施性,执行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将任期目标进行指标量化、逐级细分和年度分解,分层次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和排污单位,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的目标责任制度。

强化政策协同。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金融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市场主体行为。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土地、社会等公共政策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策合力。

狠抓考核评估。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查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针对餐饮油烟治理、噪声污染治理等量大面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目标任务,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独立评估。

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标准的解读。发掘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成效、创新举措、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在工作中宣传,在宣传中工作。依法公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媒体合作、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大格局。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创新话语体系,讲好环保故事,发出环保声音,形成有声有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附件:重点建设项目策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万元)

主管部门

项目业主单位

计划开工时间

建设期限

备注

一、绿色发展







(一)新能源







1

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

平安、桑柘、新田、鹿鸣等乡镇

在彭水境内钻井50口

11200.00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中石化华东汽油分公司

2022年

2022-2025


2

建设团坝子电站

普子镇

电站装机25000千瓦,工程建筑物有挡水建筑物、引水系统、厂区枢纽等,多年平均发电量9100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3640小时

1064.00

县水利局

福冠公司

2024年

2024-2025


3

建设龙门峡电站

鹿角镇

装机2.3万千瓦,建设内容为水库大坝枢纽、引水建筑物和厂区枢纽

13384.00

县水利局

福冠公司

2023年

2023-2025


4

建设长湖电站

连湖镇

新建3台0.6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万千瓦,工程建筑物由泄洪冲沙闸、非溢流坝、河床式主副厂房及开关站、变电站等组成

13664.00

县水利局

福冠公司

2021年

2021-2025


(二)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







5

管廊数据管理中心

新城

新建数据管理中心3000m²

56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5


6

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县境内

建设数据中心

28000.00

县经济信息委


2023年

2023-2025


7

5G网络建设项目

县境内

建设1378个5G基站

38584.00

县经济信息委

各通讯和铁塔企业

2021年

2021-2025


(三)智能交通、智能能源







8

智慧照明中心项目

老城、新城

建设智慧照明中心大厅,集中展示全县照明路灯能耗、开关、损坏等情况,实现全县市政照明施的集中统一监管和控制

5600.00

县城管局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5


9

智慧城管综合及执法平台建设项目

老城、新城

智慧环卫平台、智慧执法平台等23个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子系统及执法平台

28000.00

县城管局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5


10

智慧文旅项目

各景区及文博场馆

打造“一部手机畅游”智慧文旅系统,将县内各景区文博场馆之间相互连接成线,最终达成彭水县文化、体育、旅游点集合成面

423.92

县文化旅游委

县文化旅游委

2021年

2021-2025


11

智慧医疗示范县城

有关乡镇(街道)

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医疗示范县城。

5600.00

县卫生健康委

县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

2023年

2023-2025


(四)特色产业







12

农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优化完善农业产业基地产业路、灌溉设施、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

196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有关乡镇(街道)

2021年

2021-2025


13

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带建设

有关乡镇(街道)

以红薯、蔬菜、特经等优势产业为主导,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以上。

224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有关乡镇(街道)

2021年

2021-2025


14

蜜蜂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九黎城至摩围山沿线,流转林地300亩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建设九黎中蜂博物馆+蜜蜂文化康养体验园

5600.00

县畜牧发展中心

县畜牧发展中心

2021年

2021-2025


15

木本油料原料林及加工利用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建成木本油料林基地30万亩,其中,油茶基地10万亩,山桐子木本油料10万亩、核桃基地10万亩,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并分别建成油茶、山桐子、核桃精深加工企业,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

16800.00

县林业局

相关企业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16

林产工业原料林及加工利用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以实施国家重点工程为契机,恢复发展工业原料林25万亩,其中,油桐10万亩、五倍子15万亩。建立一个油桐、五倍子工业原料林加工厂2个。

8400.00

县林业局

相关企业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17

森林食品原料林及加工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以实施国家重点工程为契机,建立森林食品原林料5万亩,其中,香椿芽原料林3万亩、食菌林2万亩。各建一个香椿芽、食用菌原料林加工厂2个。

5600.00

县林业局

相关企业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18

林下经济建设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一是以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以林药、林经、林菜、林蜂等为重点的林下经济产业基地50万亩,确保实现林业总产值25亿元

28000.00

县林业局

相关企业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19

苗乡科技项目

工业园区

“世界苗乡网”建设及文旅营销、智慧城市建设

1120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

搬运帮

2021年

2021-2025


20

苗医苗药大健康产业项目

工业园区

建苗药种植加工产业链和苗医苗药馆

2800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


2021年

2021-2025


21

宏绿自热食品项目

工业园区

农产品深加工、自热食品生产及销售。

2800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

宏绿食品

2021年

2021-2025


22

苗药布福娜种植及加工

润溪乡

建设布福娜种植基地,生产面膜、香皂、牙膏等衍生产品。

364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农委


2021年

2021-2025


23

安吉优质白茶种植加工

工业园区

种植、加工、销售茶叶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1288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

郁江农业

2021年

2021-2025


24

核桃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建设育苗基地和核桃基地,核桃深加工厂。

672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农委


2021年

2021-2025


25

苗王镇虎香薰生产项目

工业园区

苗王镇虎香薰生产项目新建车间25000m²、仓库40000m²、质量检验中心及其他附属设施

11200.00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重庆大易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2022年

2021-2025


26

保障护性苗圃项目

龙溪、长生、石盘、太原等

在彭水县建立保障苗圃1000亩,其中,在彭水龙溪乡建立油茶苗圃200亩,在长生镇建立山桐子苗圃基200亩,在石盘乡建立健立油桐苗圃200亩。在桑柘建立火棘苗圃200亩,太原建立香椿、杉木、柏木苗圃200亩。

2800.00

县林业局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及苗圃企业

2021年

2021-2025


27

火吉果深加工项目

工业园区

新建年加工10000吨火棘果的饮料、浓缩口服液、代餐粉、精油和果酒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设备

5600.00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重庆火吉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

2021-2025


28

特色轻工项目

县境内

建设制衣、制鞋、智能小家电等轻工项目

56000.00

县经济信息委


2021年

2021-2025


(五)文旅







29

阿依河5A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阿依河景区

购置20辆旅游观光车;接待中心商业区1-4号楼整体改造;千步梯至青龙谷环线消费项目;岩头坝夜间灯饰工程;岩头坝夜间演绎项目;上半程水上娱乐项目;牛角寨非遗项目;青龙洞科技体验区项目;景区内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牛家寨分流渠改造;下半程河道治理;智慧景区建设。

8400.00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乌江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21年

2021-2025


30

乌江画廊景区(段)提档升级建设项目

乌江画廊景区

游船俱乐部接待中心装修(一层);游船俱乐部室内装修(二层以上);环湖游步道;智慧旅游项目;湖心小苑;湖心岛;万寿宫;养心湖畔;周家寨旅游服务站;景观大门停车场边坡治理及景区公厕。拟新打造游船10艘,其中300座2艘,150座2艘,60座2艘,20-30座4艘。打造2艘钢质趸船用于游船靠泊

8400.00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乌江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21年

2021-2025


31

蚩尤九黎城景区提档升级工程

九黎城

一期景区建筑物提档升级改造,二期九黎宫文化植入提升景区商业列态

34969.20

县文化旅游委

彭水九黎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2021年

2021-2025


32

摩围山旅游度假区森林旅游基地建设项目(一期)

摩围山景区

接待设施12000m²,厕所10栋,人行道59999m²,车行道44856m²,广场及硬地108041m²,绿地700000m²,水库3438m²。

21083.55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九黎旅游控股集团公司

2021年

2021-2025


33

摩围山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摩围山

耕嘉年华;秘境拓展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山野运动基地,撒欢乐园,生态农家餐厅;民俗风情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乡村古寨,森氧山居;花夲观赏区建设内容包括花夲产业基地,隔离绿化带,植物体验园,生态游憩公园,生态花海,幽静草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改扩建旅游环线,新建横向连接道一段,新建横向连接道二段,新建环线至F组团连接道,农业灌溉蓄水池,观景平台,生态景观大门,生态停车场,环保公厕,医疗救护室,垃圾收运系统、只能监视监测系统。

21210.56

县文化旅游委

彭水县摩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21年

2021-2025


34

黔中文化园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郁山古镇

复建黔中文化园,建设郁山古镇4A级景区综合配套设施

28000.00

县文化旅游委

重庆九黎旅游控股集团公司

2023年

2023-2033


35

万足水上运动休闲项目

万足镇

新建水上码头、购买摩托艇、水中大滚筒等设施设备,打造知名水上运动休闲基地。

280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海南斯卡博体育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

2024年

2024-2025


36

禅意田园生态旅游影视文化城建设项目

诸佛、桑柘、新田、鹿角、桐楼

依托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地形资源、气候资源,发展避暑纳凉休闲旅游,建设乡村田园生态旅游景区。

89600.00

县文化旅游委

驰威农业开发公司

2024年

2024-2025


(六)其他







37

森林乡村建设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建成200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和一批地方森林乡村,把彭水建城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

11200.00

县林业局

100个相关村支委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38

绿色示范村建设

有关乡镇(街道)

建成150个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明显、带动辐射力强的重庆市级绿色示范建设。

8400.00

县林业局

150个相关村支委及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39

农业社会化服务

有关乡镇(街道)

每年培育农机社会化专业合作社10个,为农户种植过程中提供栽培、施肥、收割等服务。

1680.00

县农业农村委

县农业农村委

2021年

2021-2025



二、环境质量改善工程







(一)碧水工程







40

阿依河、摩围山接待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

阿依河、摩围山

分别在阿依河、摩围山接待中心片区新建日处理量25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56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021年

2021-2025


41

彭水工业园区北岸新建污水处理厂工程

保家镇工业园区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及污水提升泵站三部分。污水处理厂用地规模约11.7亩,建设规模按远期12000吨/天,近期6000吨/天。

3920.00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泰安实业公司

2021年

2021-2025


42

农产品加工厂新建污水处理项目

各有关乡镇

新建乌、郁两江流域内50座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年加工鲜薯量15吨以上的加工厂处理污水。

1680.00

县农业农村委


2021年

2021-2025


43

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

各有关乡镇

对64座乡镇(村)污水处理厂工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排放达标。新建改建污水管网。

168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2021年

2021-2025


44

汉葭街道、保家镇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

汉葭街道长滩社区、保家镇大河坝

新建2500立方米/天和15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并配套管网建设。

112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市环投公司

2022年

2022-2023


45

靛水河流域新城雨污水管网工程

新城区

新建雨水管网总长47.2km,管径600mm-1200mm;新建污水管网总长42.78km,管径300mm-600mm。

1176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2


46

乌江流域县城老旧排水管网及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老城区

对县城范围内约90公里老旧排水管网、雨污合流管沟进行升级改造

16800.00

县住房城乡建委

城投公司

2025年

2025


47

郁江流域10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工程

各有关乡镇

三义乡、保家镇、连湖镇、联合乡、龙射镇、平安镇、普子镇、太原镇、郁山镇、龙溪镇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

6865.04

县住房城乡建委


2021年

2021-2025


(二)蓝天工程







48

控制餐饮油烟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县城

开展餐饮业污染专项整治,完成50家油烟污染严重餐饮企业整治;严格管制露天烧烤。

280.00

县生态环境局、县城市管理局


2021年

2021-2025


49

茂田工业炉窑综合整治项目

茂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二线2500T/D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电改袋技改

1960.00

县生态环境局

茂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2021年

2021-2025


50

分树工业炉窑综合整治项目


脱硫塔,抽水设备、风机,管道,土建基础等

280.00

县生态环境局

分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

2021-2025


51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度治理)和配套监控设备

各有关乡镇

32家喷漆行业的深度治理及配套监控设备、224栋房屋的油烟治理。

952.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52

柴油货车尾气治理

县城

2千辆柴油货车尾气污染治理。

3360.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三)宁静工程







53

工业噪声控制

彭水县

完成噪声污染工业企业限期治理,改造设备、改革工艺、消声、隔振、减振。

560.00

县经济信息委


2021年

2021-2025


54

居住区噪声污染治理工程

彭水县

推进全县道路降噪绿化带、声屏障、低噪声路面改造等项目建设。

1120.00

县城市管理局


2021年

2021-2025


55

交通噪声控制

彭水县

机动车排气系统改造、装消声器、设置禁止鸣笛等警示牌;中心城区铺设改性沥青道路

1400.00

县交通局


2021年

2021-2025


(四)净土工程

0.00






56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319公路沿线

实施污染农田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示范,建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1个。

1680.00

县农业农村委


2022年

2022-2025


57

土壤污染防治项目

彭水县

1.完成全县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建立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2.开展土壤等级划分工作,建立优先区域土壤环境管理数据库,实施土壤环境分级管控。3.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建立重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建立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综合数据库。

560.00

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委


2022年

2022-2025


(五)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58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新建生态拦截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水肥一体化设施、田间废弃物回收设施、农药化肥减量、绿色防控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污水尾水处理等

16800.00

县农业农村委

县农业农村委

2021年

2021-2025


59

农村聚集点污水处理设施

有关乡镇(街道)

建设完善46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收集管网

1400.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60

农村分散区散户污水收集设施建设

有关乡镇(街道)

农村分散区散户污水建设新建化粪池进行处理

1120.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61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治理河长19km

4760.00

县水利局

福冠公司

2021年

2021-2025


6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支持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新建(改扩建)粪污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等设施设备建设,有机肥厂建设

8400.00

县畜牧发展中心

畜禽规模场场户等业主

2021年

2021-2025


63

红薯渣、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

工业园区

建设红薯渣、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及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对红薯渣及畜禽粪污进行综合治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5600.00

县经济信息委、县工业园区


2022年

2022-2025


三、生态环保与修复工程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64

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工程

有关乡镇(街道)

1、基本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法律制度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2、营造公益林1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5600.00

县林业局

39个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及彭水国有林场

2021年

2021-2025


6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有关乡镇(街道)

规划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50万亩,其中,森林抚育20万亩、低效林改造15万亩,重要生态景观区纯林改造5万亩,培育速生商品林和珍贵大径级阔叶混交林10万亩。

16800.00

县林业局

39个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及彭水国有林场

2021年

2021-2025


66

自然保护地支撑建设工程

有关乡镇(街道)

建设重庆彭水七跃山市级森林自然公园25652公顷 ,重庆彭水长溪河鱼类市级自然公园492公顷,重庆彭水双凤山市级森林自然公园24302公顷,重庆彭水摩围山市级森林自然公园57288公顷,重庆彭水普子市级森林自然公园6396公顷。

5600.00

县林业局

有关乡镇(街道)

2021年

2021-2025


67

国家储备林工程

桑柘、大同、石盘、双龙、龙塘、石柳等10个乡镇。

实施国家储备林工程20万亩,其中,人工林集约栽培5万亩、现有林改培5万亩、抚育及补植补造10万亩。

5600.00

县林业局

桑柘、大同、石盘、双龙、龙塘、石柳等10个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68

森林抚育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建设面积为100万亩。按林种划分:防护林60万亩,用材林40万亩。其中,结构调整和补植40万亩、间伐与垦复30亩、割灌除草30万亩。

11200.00

县林业局

39个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及彭水国有林场

2021年

2021-2025


69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

茂云山、七跃山自然保护区

推进县级茂云山、七跃山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综合科考等

1680.00

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70

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项目

生态保护红线区

1499.17km²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设立界碑、界桩

560.00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2年

2022-2025


71

小微湿地保护利用项目

善感、万足、岩东、保家、联合乡、芦塘、普子、连湖、石柳、郁山等相关乡镇

1、建设乌江画廊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1个;2、建立郁江流域市级湿地公园5个。

5600.00

县林业局

善感、万足、岩东、保家镇、联合乡、芦塘乡、普子镇、连湖、石柳、郁山镇等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2025


(二)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







72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复垦

全县

完成400亩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恢复损毁土地生态环境

1120.00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县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中心

2023年

2023-2025


73

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工程

有关乡镇(街道)

对县域内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区域进行治理

14000.00

县水利局、县规资局、县林业局


2021年

2021-2025


四、环境风险防控







74

医疗废物处置建设

县城内

建设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配置医疗废弃物中转贮存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等,年处理2000吨医疗废物

1680.00

县生态环境局

县生态环境局

2022年

2022-2025


75

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县城、乡镇

更新配置垃圾运输车、压缩车、垃圾箱体、垃圾桶等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2800.00

县城管局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5


76

危险废物贮存点项目

彭水工业园区

建设危险废物存储场,对辖区危险废物进行收集及预设备,贮库,配套危废处理等设施。

280.00

县生态环境局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7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

彭水县

建成标准化100万立方米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配套一般固废运输、破碎、分选设施

11200.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78

环卫基地建设项目

绍庆街道

环卫基地占地面积约30亩,项目分为垃圾压缩站、物资仓库、综合办公楼、智慧环卫监控系统、停车场、洗车场及临时维修场、厨余垃圾处置场7个部分

11200.00

县城管局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5


79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

县境内

新建286行政村再生资源回收站,15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驿站,配套50个智能分类机,分类收运车辆20辆

5600.00

县城管局

县城管局

2021年

2021-2025


80

再生资源利用

新田镇

拟选用地140亩,建筑垃圾再利用

56000.00

县经济信息委


2021年

2021-2025


五、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







81

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自动监测网络建设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升级改造水质监测自动检测信息化平台建设,视频监控,自动水位站,九曲河水文站升级改造无人值守监测站,安装取、退水在线监测站点4套。中小河流、水库监测站点整合使用,达到数据共享目的。

2391.20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2021年

2021-2025


82

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建设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新增环境应急与土壤监测设备;监测站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建设。

280.00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2021年

2021-2025


83

智慧河长

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在整合原有监测站点基础上,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河库水面视频监控站21个,提升水质监控能力;开发智慧河长系统软件,建立移动APP端、PC端、微信公众号,形成共同参与问题处理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及时高效的决策、反馈和沟通机制。

672.00

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


2021年

2021-2025


84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

彭水县

1.推进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2.优化配置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系统,推进重点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及生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测监控系统。3.升级改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次级河流自动监测监控。4.推进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5.更新县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560.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85

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工程

彭水县

1.监察执法能力提升建设工程。完善县和街道(镇、乡)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环保机构的日常监察设备,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乡镇配备移动执法终端。2.园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完善基础执法设备、监测设备及办公用房建设3.监察队伍建设工程。4.信息智能化建设工程。推进环保物联网监控网络建设及县移动执法系统建设。

784.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86

车辆尾气自动监测项目

县城

外河坝、沙陀、城北等三处机动车尾气自动监测设备及终端

336.00

县生态环境局


2021年

2021-2025


87

智慧林业建设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在全县建成智慧林业的应用系统、应用支撑、信息化标准与规程建设、基础网络及安全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

2800.00

县林业局

有关乡镇(街道)

2021年

2021-2025


88

数字化林业建设项目

有关乡镇(街道)

第一是实现基于3S(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各类林业信息的数字化;第二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储存、处理、传输以及应用;第三是林业部门政务也要靠信息化的来实现。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1120.00

县林业局

有关乡镇(街道)

2021年

2021-2025


89

智能水利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县境内

建设乌江、郁江自动水位站4处,布置20处较大简易水位标尺,乌江、郁江及水库监控系统

840.00

县水利局

县水利局

2021年

2021-2025


90

城市自来水厂生产改造及智能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老城、新城

6个二级泵站、水厂、41110只户表的智能化改造,管网数据探测,管网GIS系统建设,平台搭建所必需的智能表计及IT支持设备的采购

12531.12

县水利局

润泽自来水公司

2021年

2021-2025


91

智慧城管综合及执法平台建设项目

老城、新城

智慧环卫平台、智慧执法平台等23个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子系统及执法平台

28000.00

县城管局

城投公司

2021年

2021-2025



合计



858920.27









重大决策草案解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关于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征求意见稿 )编制草案解读

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反馈: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关于《彭水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